1. 長恨歌中描寫唐玄宗在楊玉環死后的心情的詩句
LS亂說,那個是楊玉環的心情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苑多秋草,宮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2. 白居易的長恨歌開篇為什麼沒有寫恨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所以一上來沒寫恨是非常巧妙的手法,讓讀者自己感受。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yù),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峨眉道上沒多少行人,天子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淡薄。
蜀江水這麼碧綠喲,蜀山這麼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懷念的情思難斷絕。
離宮看見月光是傷心顏色,夜里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聲息。
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圣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里——叫人徘徊不忍離去。
您舉得的什麼感情?、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bò)黃金合分鈿(diàn)。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又作“會有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是一首敘事詩,就是白描的手法吧,還有側面描寫。
以下是主題: 百度百科
可將詩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盡日君王看不足”,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貴妃進宮后恃寵而驕,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開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
第二層從“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回看血淚相和流”,寫安史之亂,玄宗逃難,被迫賜死貴妃,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有意將因玄宗荒淫誤國所造成的安史之亂進行了淡化處理,對二人的生離死別則著意形容,讀者受到的是悲劇氣氛的感染而不是歷史的理性批判。陳鴻《長恨歌傳》“懲尤物,窒亂階”之說是板著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視為此詩的寫作動機;
第三層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至“魂魄不曾來人夢”,描述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行宮見月,夜雨聞鈴,是一片“傷心色”和“斷腸聲”。長安收復以后回朝時,重過馬嵬,“不見玉顏空死處”。回宮后,池苑依舊,物是人非,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蕩氣回腸;
第四層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此恨綿綿無絕期”,寫玄宗派方士覓楊貴妃之魂魄,重在表現唐玄宗的孤寂和對往日愛情生活的憂傷追憶。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后終在虛無縹緲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脫于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范圍,將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沖突表現無余。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于愛情受命運播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亦即點明全詩的主題。
我覺得:
最后的恨深化皇上思念楊貴妃,但是卻陰陽兩隔的無奈。讓感情流露的更徹底,讓讀者更受到感染。
3. 長恨歌中第二部分用怎樣的表現手法寫出了唐玄宗怎樣的心情
第二段【譯文】
避暑的驪宮,高插云霄。宮中仙樂飄,人間到處都能聽到。宮里緩歌曼舞,徐徐地彈琴慢慢地吹簫。皇上整天看,總也看不飽。誰知道漁陽反叛的戰鼓會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驚破了!皇家城闕煙塵出現,天于的大駕,一千輛車,一萬匹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來里,走走又站站。六軍不肯前進可怎麼辦?宛轉蛾眉竟死在皇上馬蹄前。她的花鈿丟在地上沒人收,還有她頭上的翡翠翹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頭。皇上掩著臉,想救救不了,回頭看,眼淚和血一起流。棧道插云彎彎曲曲上劍閣,風刮起黃塵格外蕭索。峨眉道上沒多少行人,天子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談薄。蜀江水這麼碧綠喲,蜀山這麼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懷
念情思難斷絕。離宮看見月光是傷心顏色,夜里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聲息。
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圣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里——叫人徘徊不忍離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間找不著了,美人當年白白死去的那塊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淚灑衣襟,向東望,信馬由韁回京城。回來看看宮苑園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宮翠柳依舊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臉,那柳葉多像她的眉,見花見柳怎叫人不落淚。怎不感觸啊,在這春風吹開桃李花的日子,在這秋雨打梧桐落葉的時辰!太上皇住南內與西宮,秋草長閑庭,不掃它滿階落葉紅。當年椒房間監青眉已老,梨園弟子頭上白發初生。晚上螢蟲飛過宮殿,太上皇悄然憶想。夜里挑殘了孤燈睡不著,只聽宮中鐘鼓遲遲敲響。夜這麼長,看看天上銀河還在發光。天快亮,還不亮!霜這麼重,房上鴛鴦瓦這麼冷,翠被冰涼,有誰同擁?你死去了,我還活著,此別悠悠已經隔了年,從不見你的靈魂進入我的夢。
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象故事原就應該從這里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后因有色而得寵。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后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下面,詩人具體的描述了安史之亂發生后,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于唐玄宗迷戀女色,禍國殃民。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情節,在這之后,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悲劇,接著,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起至“魂魄不曾來入夢”,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惻動人的語調,宛轉形容和描述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以后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種感觸。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回腸蕩氣。正由于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來,仙境的出現,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
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詩的末尾,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采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后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開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余地。
4. 求一段環境描寫襯托唐玄宗在楊貴妃死時的心情
楊貴妃去世后,帝王對她的思念,及到蓬萊去尋訪她的獨特想象,都描寫得波瀾起伏,具有強烈的感情效果。
比如“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敘事和抒情結合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既是抒情又在敘事,寫景。在描繪的同時又把李隆基對楊貴妃的執著的相思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詩歌開篇第一段,不斷描寫楊貴妃。但并不顯得重復,因為白居易在描寫幾句之后,就會有一兩句警句“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
使詩歌顯得頓挫有致。
《長恨歌》成功的塑造了楊貴妃和唐玄宗兩個人物形象。在描寫楊貴妃的時候,并沒有正面去寫她的美貌,而是通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些側面的描摹,把她的形象展現出來。
對于她的死也只用了“宛轉蛾眉馬前死。”一筆帶過。
在描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相思之情時,也采用側面環境描寫烘托。“峨嵋山下” “西宮南內”“夕殿螢飛”這些外部環境的描寫,將唐玄宗凄涼的心境表現出來。
《長恨歌》語言工麗,富于詞采,讀起來瑯瑯上口。
5. 在長恨歌中詩人運用什麼手法來表現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長恨的呢
樓主先看一下網上的這段小結吧。
在語文考試中常有寫作手法、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具體辨析與作用分析的題目,其實這些概念是較難區分的,一是因為這些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有專家用語與教育用語之別,二是從來也沒有一部權威性的著作對這些問題概念進行準確界定并辨析過。以下所只是個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說法。
寫作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具體內容如下: 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一種很模糊的概念。從廣義上來講表現手法即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
狹義上來講種類也很多,包括:開門見山、前后照應、伏筆鋪墊、設置懸念、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動襯靜、欲揚先抑、襯托對比、正面側面、烘托渲染、實寫虛寫等。 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主要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五種,其中描寫與抒情是常考內容。
抒情又包括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過其它方式來抒發感情,語言比較冷靜客觀,或借人物之口來抒情,或通過特定的語調來抒情。
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又分為詠物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以樂景寫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諷今等。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也叫直抒胸臆。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分細描與白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虛寫與實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等。
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指修飾文字詞句,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引人入勝。包括象征、夸張、擬人、比喻、借代、對偶、反問、設問、雙關、諧音、用典、互文、疊詞等。
寫作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寬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盡量抓到得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