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獄中題壁古詩注音
獄中題壁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朝代:清代時間:1898年背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運動)失敗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大肆迫害維新派人士。
譚嗣同不愿出逃避難,毅然決定以自己的熱血喚醒民眾。在獄中他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絕筆詩。
賞析:一二句巧用典故,對流亡的戰友寄予厚望,表達變法事業終會成功的信念。后二句則抒發笑對死亡的滿腔豪情,同時為維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感驕傲。
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譚嗣同簡介:譚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他的父親譚繼洵,官至湖北巡撫,是一個大官僚。譚嗣同幼年時期,因家庭環境特殊,受了封建倫理道德的壓抑,養成了他的反抗思想。
他不守封建家庭的常規,四出游歷,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新知識。他在瀏陽設立了一學會,講求新學,又設立了算學格致館,介紹一些西方的科學知識。
他聽說康有為在北京辦強學會,進行維新活動,就趕赴北京去見康有為。他對康有為十分敬仰。
1896年,譚嗣同的父親為他捐了一個知府的職位,叫他在南京候補。他趁此機會向住在南京的佛學大師楊文會學習佛學。
湖南巡府陳寶箴在長沙辦南學會,宣傳新學,譚嗣同是一個主要參加者。1898年在康有為的推薦下,光緒帝召他進京,做一個軍機處的章京。
章京是軍機處的下級人員,但康有為所安排的章京實際上等于他所擬訂的制度局的成員,是皇帝的智囊團,小內閣。才過了幾十天,戊戌維新就失敗了,譚嗣同也被頑固派殺害了。
他的主要著作是《仁學》,他死后才在日本東京出版,連同他的其它著作,后人編為《譚嗣同全集》。
2. 《獄中題壁》譚嗣同的,詩的意思每句話的意思,以及作者的簡介,
【作者】:譚嗣同 【作品】:獄中題壁 【內容】: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作者介紹】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瀏陽(今湖南省瀏陽縣)人.曾為候補知府、軍機章京.自幼隨父宦游,足跡遍大半個中國,較熟悉當時的社會情況.中日甲午戰爭后,他憤中國積弱不振,積極從事變法維新活動,嚴厲批判君主專制和封建倫理道德,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中的激進派.一八九八年參加戊戌變法運動,失敗被捕,慷慨就義.著有《譚嗣同全集》.【注釋】: 望門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狀. 張儉-東漢末年高平人,因彈劾宦官侯覽,被反誣結黨營私,被迫逃亡.人們看重他的聲望品行,都冒著危險接納他. 這一句是設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救護. 忍死須臾待杜根-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杜根:東漢安帝時郎中,因要求臨朝聽政的鄧太后還政于皇帝,觸怒太后,被命摔死,因執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隱身酒肆,鄧太后死后,復官為侍御史. 去留肝膽兩昆侖-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膽相照,象昆侖山一樣巍峨高大.去:出奔.指康、梁;留:指自己.變法失敗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大肆迫害維新派人士.譚嗣同不愿出逃避難,毅然決定以自己的熱血喚醒民眾.在獄中他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絕筆詩.一二句巧用典故,對流亡的戰友寄予厚望,表達變法事業終會成功的信念.后二句則抒發笑對死亡的滿腔豪情,同時為維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感驕傲.可謂驚天地、泣鬼神.《獄中題壁》別解首先,趙文的解釋使譚詩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義有所重復,這在絕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這樣解使得整首詩尤其詩的后兩句的詩意表達總是不那麼暢快淋漓,不僅不甚吻合詩人寫作該詩時的悲壯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異于先對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說的絕句表達方式.再者,趙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觸.他一下子說“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為,一下子又說“去留”是指代出走與留下之行為的行為者,究竟指代什麼,文中含混不定.本人明確地認為:其一,“昆侖”不是指人,而是指橫空出世、莽然浩壯的昆侖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詩人的該詩句中,“去留”不是一個字義相對或相反的并列式動詞詞組,而是一個字義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動詞詞組;其三,“肝膽”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氣;其四,“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總體詩義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之氣吧!也即是“留得肝膽若昆侖”的意思.—— 此詩頗近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我為什麼這樣解?因為本人認為,解詩不能僅著手于詞字,更要著手于詩的總體寓意,并且要尤其著手于詩人寫作該詩的特定歷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狀態.特別是對這樣一種反映重大歷史事件,表達正義呼聲和抒說自我胸懷的作品,更要從作者當時所處的背景、環境和心情、心境出發去仔細揣摩.大家知道,該詩是譚嗣同就義前題在獄中壁上的絕命詩.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并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譚嗣同當時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康有為經上海逃往香港,梁啟超經天津逃往日本),決心一死,愿以身殉法來喚醒和警策國人.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詩的前兩句,表達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門投止”地匆忙避難出走,使人想起高風亮節的張儉;一些人“忍死須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樣高風亮節的杜根那樣,出來堅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興亡大業.詩的后兩句,則意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揚;仰笑蒼天,凜然刑場!而留下的,將是那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去留”的“去”字,這里是指一種行為趨向,意為“去留下”,“去留得”,沒有很實在的意義.譚嗣同是湖南瀏陽人.據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現在的普通話一樣,下面這種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輔助另一個動詞構成一個動詞詞組或動詞短語,而這個動詞詞組或動詞短語的含義大致就是后一個動詞的含義,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麼”等等.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間上的去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時間上的行為、事態之趨勢和傾向.也就是說,“去”可表空間意義上的位移,也可表時間意義上的發生. 從整首詩的意思來看,“去留肝膽兩昆侖”中的“去”,應是時間意義上的“去”,而不是空間意義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趙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當作空間意義上“去”.而我們所流行的各種解釋,都是這樣思維定勢.我想,那時的官話或北方話也應有這種用法吧?“去”字的這種重要語義,《現代漢語詞典》、《辭海》都有記載.當然,“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樣寫,是詩句表達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義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實際上,直接從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侖一樣的“肝”(一昆侖)和如昆侖一樣的“膽”(一昆侖),。
3. 【古詩詞朗誦兩分鐘左右.經典豪放的那種.最好是詞.像滿江紅什麼的
行路難(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行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獄中題壁(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贈李白(杜甫)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陳湯(漢西域副校尉)南越殺我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我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我漢使者,即時誅滅.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一生思破紅塵路劍藏廬軒隱迷蹤萬戰自稱不提刃生來雙眼篾群雄春日逢君君如夢,笑無痕,語無蹤,霧蒙關山霧蒙風.低頭欲思量,卻迷惘,原本虛無界,上下兩茫茫,無人慰,心冷如霜滿江紅·寫懷(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云(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擾,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尋扁舟.被逮口占(汪精衛)街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浪浮剎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