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語錄原文及翻譯和注釋

解夢佬 0

1. 孔子語錄原文及翻譯

孔子語錄翻譯(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 孔子說:“學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孔子語錄翻譯(二)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埃”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 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孔子語錄翻譯(三)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 孔子語錄的原文及翻譯

春秋·孔子《孔子語錄》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說:"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衛靈公》 白話釋義: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 4.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相傳孔子曾問禮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前后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魯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

據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于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

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 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說君王要像個君王,臣下要像個臣下,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

孔子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癡,三月不知肉味。

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的后代,故稱三桓。 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毀三桓所建城堡。

后來隳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 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

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

孔子非常失望。 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后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并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游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獲麟。孔子認為這不是好征兆,說吾道窮矣。

于是停止修《春秋》。 同年六月,齊國陳恒弒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孔子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恒,沒有得到支持。

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3. 孔子語錄全文及解釋

孔子語錄 論語六則[原文譯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溫習所學的知識,不是很愉快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嗎?(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惱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能獲得新知識新發現,(這樣的人)就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是機械地學習而不加以思索,那就會迷惑不解;思索了卻不進一步學習,那就會精神疲憊。”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謚號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說:“(孔文子)思考問題敏捷,學習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因此稱他‘文’。”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默默地把學過的東西記下來,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孔子語錄 論語六則[原文譯文]。

4. 求孔子語錄四則譯文

1)出處:《論語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2)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3)子貢問說:“孔文子為什麼(謚號)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說:“(他)聰敏又愛好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他的謚號)叫做‘文’.”4)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5. 孔子語錄全文及解釋

孔子語錄 論語六則[原文譯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溫習所學的知識,不是很愉快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嗎?(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惱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能獲得新知識新發現,(這樣的人)就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是機械地學習而不加以思索,那就會迷惑不解;思索了卻不進一步學習,那就會精神疲憊。”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謚號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說:“(孔文子)思考問題敏捷,學習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因此稱他‘文’。”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默默地把學過的東西記下來,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孔子語錄 論語六則[原文譯文]

6. 先秦諸子語錄《孟子》譯文

第一則語錄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實詞:時(按一定時間)、習:(實習、溫習)、樂(快樂)、慍(惱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養的人)、知(了解). 虛詞:之(代詞它,指學習的知識),而(順承關系,轉折關系“可是”). 通假字:說(通悅,高興愉快). (2)補充: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如稱孔子、墨子、老子.《論語》中“子曰”中的“子”都指孔子,也可譯為“先生”. 學:指學習禮(包括各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等. (3)句子翻譯: 孔子說:“學過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習)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你(的學問、才能),卻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第二則語錄: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1)實詞:故(形容詞作名詞,指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指新知識) 為(動詞,成為,作為); 虛詞: 以:(介詞,把,后面省略了代詞“之”.“之”,代能夠溫故而知新的人.) (2)翻譯句子:注意省略句式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 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語錄 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1)重點: 實詞:殆(危險,也可譯為疑惑,這里也是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的意思); 虛詞:則(連詞,就) 通假字:罔(通惘,迷惘,這里是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的意思) (1) 譯句子: 孔子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 第四則語錄 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2(1)重點: 實詞:通假字:亡(通“無”.這里指不知道的東西.)謂(稱為).? (2)翻譯句子: 子夏說:“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復習自己所能的,可以說是好學了吧.” 第五則語錄 1、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1)重點:實詞:心(古代指頭腦);虛詞:則(就);之(表停頓、無意)? (2)翻譯句子:心這個器官是思考問題的,思考就能有收獲,不思考就無所收獲. 第六則語錄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1)重點詞語:虛詞:而(轉連“可是”、順連) (2) 翻譯句:雕刻(器物)中途舍棄,即使是糟朽的木頭也雕不折;雕刻(器物)一直不放棄,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花紋. 第七則語錄 1、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2、(1)重點詞語: 實詞:假(借助)虛詞:固(本來).故(所以).之(的).以(介詞,用來,來) (2)譯句:事物都有長短,人也是這樣.所以善于學習的人能借助、吸取別人的長處,用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第八則語錄 1、以修身自強,則配堯舜. 2、(1)重點詞語: 實詞:配(與之相配) 虛詞:以(能).則(就). (2)譯句:能培養自己的品德,能自強,就可以和堯舜齊名.能培養自己的品德,能自強,就能成為圣賢。

7. 孔子語錄原文及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7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