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晚的江上的好詞好句是什麼
詩人以其婉約而又細膩的的方式,談其所想,表其所思.一句“盡管是倦了,還托著斜陽回去” 詩人所表達的美,亦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感.乍一看雖是一種寥落的景象,但骨子里無不散發著積極向上、陽光的本色.讓人為之一振.這鳥兒似乎是詩人的化身,行所想之事,表心之所思.秋晚,夕陽西下,夜幕及降臨,黑暗也將收斂最后一縷陽光.鳥兒雖已疲憊不堪,但仍意志堅強的追求希望,哪怕希望僅是一息尚存.詩人借景抒情傳達了他對他所愛的事業或是所追求的世界的強烈欲望.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不難發現其中唯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和積極的態度.。
2. 秋晚的江上的全詩意思
一幀色彩明麗的風光小品
——劉大白的《秋晚的江上》賞析
秋晚的江上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劉大白此詩形散而意濃,雋永而優美。細察,其形式排成三行,而語言結構實為三句,即“鳥兒馱著夕陽”“、雙翅一翻”、“蘆葦妝成紅顏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詩。
歸鳥何以倦了?鳥倦實在也是人倦。這是詩人的想象,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一個“馱”字,一方面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奇麗的想象。第二行,鳥翻雙翅,抖落斜陽,這種夸張的描寫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第三行,通過“妝”和“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新詩問世之后,面對多災多難亦多希望和幻想的時代家邦,二十世紀的中國詩人曾經有過太多的入世濟世的政教激情,無暇關注社會現實之外的自然造化,流連景物忘情山水,所以“以境勝”的新詩作品,過去一直很少見到。劉大白寫于1923年的這首小詩算是片刻偷閑的一個例外了。歸鳥、斜陽、清江、蘆葦、向晚等一組五彩斑斕的景象交相輝映,倦態、馱著、翻翅、掉落、妝成等一組動感十足的場景相繼登場,這寧靜優美的景色,浸透著詩人的瞬間感受,流露出詩人的無比欣悅心情,,如一幀色彩明麗的風光小品,自是可人之境。
3. 秋晚的江上這首詩描寫的畫面色彩
劉大白寫于1923年的這首小詩算是片刻偷閑的一個例外了。歸鳥、斜陽、清江、蘆葦、向晚等一組五彩斑斕的景象交相輝映,倦態、馱著、翻翅、掉落、妝成等一組動感十足的場景相繼登場,這寧靜優美的景色,浸透著詩人的瞬間感受,流露出詩人的無比欣悅心情,如一幀色彩明麗的風光小品,自是可人之境。
秋晚的江上釆用擬人手法的使用,使詩歌具有靈動的畫面感。將秋日タ陽西下的江邊美景渲染得美麗無比。タ陽下,歸巢的鳥兒,頑皮的馱著它,讓平常的景色出現了靈動,充滿了情趣,畫面動靜結合,色彩艷麗,充滿遐想。供參考。
4. 形容秋季景色優美的詩句
1、五代·李璟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欄 通:闌) (何限恨 一作:無限恨)
2、宋·柳永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3、唐·杜甫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4、唐·王維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5、唐·杜牧 《秋晚江上遣懷》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如何賞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此句譯為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5. 秋晚的江上描寫了怎麼樣的景
《秋晚的江上》描繪出了一個江邊秋天黃昏時的景象。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錄在開明書店1926年版《郵吻》詩集中。這首詩從整體框架上采用了當時流行的小詩體,小幅的描寫,簡潔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興的抒發,都呈示出泰戈爾與日本俳句的風格。
全詩原文如下:
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20世紀20年代,寫作新詩的詩人受舊詩詞的影響很大,所以那個時候的新詩都有很濃重的舊詩詞風格。除了是用白話來抒寫之外,詩的意境和表達手法,往往和舊詩詞沒有多大差別。這是當時詩歌的一大特色。
此詩的作者劉大白也正是如此,他雖試著去寫純粹的白話詩,但這首詩在格律上還些許遵循古典詩歌原來的要求,所以還是可以看出來其受舊詩詞影響的痕跡。《秋晚的江上》便是在這種環境下創作出來的。
“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倦游的鳥兒想回巢去。這時候,天色已晚。斜陽的余暉照在飛鳥的脊背和雙翼上,好像是把斜陽馱回巢去一樣。黃昏的景色,在詩人的筆下,帶著一股悲哀的美。
“倦”“馱”是關鍵二字。歸鳥倦了,這是詩人的想像,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鳥倦實在也是人倦。而馱字,一方面是景致的進一步的渲染和奇麗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鳥倦的程度,因為馱是一種負荷,而馱的又正是太陽。這樣看到的就不僅僅是一種景致,而包含詩人對生活的體驗。
“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詩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飛鳥,照在飛鳥身上的夕陽。隨著飛鳥雙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陽在江面上的倒影。這夕陽的倒影好像是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飛鳥本來已經倦了,但背上還馱著斜陽,并不覺得是沉重的負擔。在詩人看來,正是飛鳥馱了斜陽去點染江面。情景十分動人。
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繼續與開展。不說落日沉入江底,而說落日被鳥翅翻掉在江里,這是極富表現力的。它是極其夸張而又符合邏輯的動態描寫,與其說是鳥馱斜陽的自然延伸,毋寧看作是詩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陽沉入江心,這一瞬間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時,鳥翻雙翅,抖落斜陽,在情緒上也是一種發展,它表明鳥不堪沉重的負擔,希冀于一種自由的生活。
“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詩人把眼光從江上轉移到江邊的蘆葦。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葦。在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也變成紅顏了。從飛鳥的雙翅到江面,到蘆葦叢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紅色。構成秋天黃昏江上一個美麗的畫面。
整首詩富于舊詩詞的情調,寥寥數筆,即勾畫出一幅靜中見動、聲色俱備的美麗圖景,同時又有詩人自己的風格,就像最末兩句,通過“妝”和“紅顏”,把蘆葦人格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6. 江上的秋景的句子
1、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酬劉柴桑> 2、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寄北> 3、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4、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描寫秋天的優美詩句。
——<秋風辭> 5、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6、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贈廬司戶> 7、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8、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健 10、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11、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描寫秋天的優美詩句。
——<秋日> 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宣城郡內登望> 1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4、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元·關漢卿 15、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1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望洞庭> 17、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南唐·李璟<浣溪沙> 18、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天凈沙·秋思> 19、綠荷多少夕陽中。
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阿誰。——<虞美人> 20、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 2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22、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始安秋日> 23、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24、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
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25、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燕歌行> 26、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念奴嬌> 27、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元·白樸——<天凈沙·秋> 2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9、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晉·陶潛 30、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31、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32、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浣溪沙> 33、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34、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闕題二首·山中> 35、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 36、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37、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38、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39、悲哉秋兮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九辯> 40、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41、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
——<八聲甘州> 42、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別詩> 43、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九歌·湘夫人> 44、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木蘭花>。
7. 詩中寫到了秋晚的江上哪些動人的景象
詩中寫到了秋晚的江上呈現的景象:蟬鳴、秋樹、鴉叫、夕陽、沙灘,全詩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
《晚江上遣懷》
唐代.杜牧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譯文:
我船天邊外,在希望中遙遠。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打算撤除對頭發,他正在擲歲華。
擴展資料:
這首詩題為《晚江上遣懷》,詩人把主題定得十分明顯。大抒悲秋情懷之后,感秋、悲秋就成為歷來詩人常寫的主題之一,這首詩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寫詩人內心的思鄉之情。
全詩以悲懷起興,以自求振拔結束;中間兩聯,對仗自然,語言清新灑落,可見詩人風格的一斑。詩中所表達的情意,對當時懷才未遇的志士來說,有普遍的意義。
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秋晚江上遣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