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孺慕之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成語孺慕之情的意思

意思是對老師長輩的尊重親切之感。“孺”本是指小孩兒,“慕”是指尊重仰慕,這個詞語中間省略了一個仰慕的對象,小孩兒的仰慕情感自然就是對比自己年長人的仰慕了。

【讀音】:

rú mù zhī qíng

【造句】:

1、小骨還小不懂事,分不清愛與孺慕之情不是她的錯。

2、可是她依舊,什麼也不愿想的努力維持現狀,將那份孺慕之情深深封印埋葬。

3、聽到她的哭泣,感受到她的孺慕之情,云瑞真正的從心里徹底接受了這個便宜妹妹。

4、易風帶著些孺慕之情,顫聲應道,說著卻忍不住哽咽起來。

5、有心反駁,但流蕩在心靈深處的孺慕之情卻使他張不開口。

2. 孺慕之情和濡慕之情兩個詞哪個正確

“孺慕之情”是正確的。“濡慕之情”的濡是錯字。

“孺慕”之“孺”,本指孺子,即幼童。“慕”是追思的意思,如《前赤壁賦》“其聲鳴鳴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因此“孺慕”的原意是小孩哭悼追思死去的父母,后來用以指對父母的孝敬。又引申指對其他長者和對老師的思募和懷念。

“孺慕之情”的出處是《禮記·檀弓下》:有子與子游立,見孺子慕者。有子謂子游曰:“予壹不知夫喪之踴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鄭玄注“喪之踴,猶孺子之號慕。”號慕,謂哀號父母之喪,表達懷念追思之情。

3. “孺慕之情為何比喻哀悼父母

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是懷念大陸的散文名篇,開頭第一段就寫 道:“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

不能撲進她懷里,被她的 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將古大陸擬人化為母性的“她”,“孺慕之情”因此表 達了對母邦的深切依戀和懷念。

那麼,到底何為“孺慕”?我們來看看這個詞的出處。《禮記。

檀弓下》記載了孔子的 學生有子和子游關于哭喪之禮的一段對話:“有子與子游立,見孺子慕者。有子謂子游曰: ‘予壹不知夫喪之踴也,予欲去之久矣。

情在于斯,其是也夫? ’” “孺子”指幼兒、兒童; “慕”是系戀不忘之意;“踴”是跳躍,父母去世,哀痛至極,跳躍以表達哀痛之情,又稱 “辟踴”,即俗話說的捶胸頓足。 鄭玄解釋這段話說:“喪之踴猶孺子之號慕。”

有子和子游看到一個小孩子號哭思念父 母,有子的意見是:“我確實不理解哭喪時跳躍的規矩,我想去除這項禮節已經很久了。哀 痛之情在此自然而然地流露,就像這個小孩子一樣。”

“孺慕”一詞即濃縮“孺子慕”和 “?需子之號慕”而來,本義就是小孩子號哭思念父母。 針對有子的“真情論”,子游則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直情而徑行者”乃是“戎 狄之道”,必須用“禮道”來加以約束,并得出結論:“故子之所刺于禮者,亦非禮之訾 也。”

你對禮的這種指責,其實并不是禮本身的缺點。 “孺慕”由對父母的哀悼、追思,引申為對父母的孝敬,比如晚清名臣薛福成在《庸庵 筆記》中描述慈安皇太后和同治皇帝的關系:“毅皇帝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撫之亦 慈愛備至,故帝終身孺慕不少衰。

”同治帝(謚號毅皇帝)和非生母的慈安皇太后都健在, 因此同治帝的“孺慕”就是形容對慈安皇太后的孝敬。 再加以引申,“孺慕之情”甚至還可以由人及物,比如對故鄉的孺慕之情等。

在今天的 人們看來,這個詞是如此古雅,以至于書面語中使用的頻率很高,可是卻鮮有人知道,“孺 慕”或“孺慕之情”最初只能用于父母去世后對父母的追念啊。

4. 表示悲憤之情的詩句

南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沁園春·夢孚若

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馀子誰堪共酒杯?車千乘,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悲憤詩 作者:蔡琰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尸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弊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敢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并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里。邂逅徼時愿,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癡。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轍。觀者皆噓唏,行路亦嗚咽。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勵。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時日曷喪 予與汝偕亡

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