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表達希望向上的句子

解夢佬 0

1. 用《四書五經》里的句子勉勵他人或自己的句子有那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2. 四書五經里的精華句子有哪些,好詞好句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譯文: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

《康誥》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里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6、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譯文:喜好人們所厭惡的,厭惡人們所喜好的,這就叫做違背人的本性,災害必定會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已而后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譯文:君子對于優點,要自己身上擁有以后再去要求別人;對于缺點,要自己身上沒有以后再去批評別人。

自己身上所擁有的不是恕道,卻能夠去教導別人的,是從來沒有的。 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譯文;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3. 關于四書五經短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13.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14.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15.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16.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7.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18.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19.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20.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21.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4. 四書五經中珍惜友誼的經典語句,快,快

其中四書五經里的論語就有很多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3、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麼不說說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愿能做到不夸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愿望呢?”孔子說:“但愿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

5. 四書五經中關于國之和平安定的句子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譯文:天下和國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祿是可以推辭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卻是很難做到的。

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采用恰當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于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