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贊美諸葛亮的句子
贊美諸葛亮的文章: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擴展資料:
賞析:
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于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托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
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在讀者面前。后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藝術表現:
設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余味不絕。
2. 贊美諸葛亮的句子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書。
這副聯語摘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上句贊揚諸葛亮的大名長垂宇宙而不朽(古說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下句頌美諸葛亮是國家元老重臣,遺像端肅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并書。
這副聯語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意思是諸葛亮經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望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于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肖何、曹參,更高一著。
異代相知習鑿齒;
千秋同祀武鄉侯。
近人鐘瀚撰書。
上聯是說后代深知諸葛亮的,是晉人習鑿齒。他著《漢晉春秋》,首先摒棄一般史家以魏為正統的作法,推尊蜀為正統,并大力頌揚諸葛亮的勛業。
下聯是說曾封武鄉侯的諸葛亮,治蜀有功,遺愛在民,千多年來人民都到這里來瞻仰祭祀他。聯文對昭烈武侯同祀備加頌揚。
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安危天下計,先生以往,緬懷風義拂殘碑。
近人王天培撰書。
上聯是說諸葛亮本在讀書耕田,為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從隆中一對,三分定局開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終為國事奔勞不息。遺恨的是統一天下這件古今大難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師表》,猶可想見他的勛業。
下聯是說如今世上又出現了陳強、古冶子(我國春秋時齊相晏嬰用二桃殺三士中的兩個武士)一類恃強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語出曹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殘殺。有哪個能象諸葛亮那樣“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撫今追惜,拭拂祠內殘碑,懷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賢哲風義,不禁感懷萬端。
(上聯已經用了兩個“以”字,下聯先生以往的“以”,似應用“已”字為佳,雖然兩字有時可以通用。)
詩句:
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云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丁;
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里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
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
3. 關于贊美諸葛亮的句子,急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孫權:“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無以遠過。”、“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結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楊洪:“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天下奇才也!”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于未夷。 ”
習隆、向充:“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西人以自輔,豈有近日之開乎。”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跡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于諸葛亮,包括《蜀相》(當中有兩首同名蜀相)、《詠懷古跡其四》、《諸葛孔明》、《八陣圖》、《古柏行》、《武侯廟》、《諸葛廟》、《閣夜》。《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亦成為日后講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4. 贊美諸葛亮的句子
勉縣定軍山武侯墓 1.水咽波聲,一江天漢英雄淚; 山無樵采,十里定軍草木香。
清.(嘉慶間漢中知府)趙洵題 漢水的波濤聲如悲泣哀鳴,一江河水滿是天下有志之士懷念諸葛亮的淚水; 武侯墓古跡周圍的樹木不遭踐毀,十里定軍山內盡見草木繁茂花果清香。 2.隕將星于五丈原頭,司馬尚警余烈; 扶漢祚于三分天下,臥龍不虧宗臣。
嘉慶丁卯(公元1807年),知沔縣事,山東泰安范掄策題 諸葛亮死在五丈原上,曾使司馬懿追兵受警而遺留下了慌恐不安; 匡扶蜀漢帝業于鼎立之中,諸葛亮不愧是世所敬仰的名臣。 3.銅雀臺荒,七十二疑冢安在; 定軍山古,百千載血祀常新。
清(嘉慶,涇陽知縣)馬學賜題 漳河邊的銅雀臺早已荒廢,傳說中曹操的七十二座假墳哪里在; 定軍山雖然十分古老,千百年來到山下血祭武侯墓總覺得非常新鮮。 4.王業不偏安,兩表于今懸日月; 臣言當盡瘁,六軍長此駐風云。
民國二十一年(1993)二月,漢中綏靖司令、戶縣趙壽山出巡經此,展謁武侯墓,題書并敬制楹聯。 為了蜀漢帝業不偏據一方而自安,諸葛亮上書的前、后《出師表》于日月同輝; 諸葛亮說要竭盡勞苦,親率朝廷的軍隊長駐漢中,以對付天下變幻的局勢。
5.前書案,后筆峰,看幾畝青疇,數千載隆中宛在; 襟軍山,帶沔水,留一抔黃土,四百年漢祚猶新。 虛白道人李復心 從前面的書案梁,到后面的筆峰山,看起來武侯墓只有幾塊蔥郁的土地,但數千年來,使人覺得仿佛古隆中就在這兒; 武侯墓襟連定軍山,旁帶沔水,留下了諸葛亮一捧黃土之墳,在四百年來的漢代國統制度中,好象是十分新鮮的事情。
6.數畝疏筠,山光猶擬南陽臥; 幾林翠柏,鵑血常啼蜀道難。 清.嘉慶.沔縣知縣馬充剛題 武侯墓畝古跡中青竹稀少,山色之光,好象是諸葛亮再臥南陽; 武侯墓幾林翠柏里鵑鳥常啼,嘴中流血,仍在叫蜀漢事業艱難。
7. 我居白河水東,與南陽原系比鄰,知當日避難躬耕,人號臥龍,自況管樂,未出茅廬即名士; 公葬定軍山下,為漢中留此勝跡,壽終時對眾遺命,地卜嘶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民國十五年(1926)中秋(八月),宛東唐河縣清優附生(府、縣儒學生員之一學名)王恒。
5. 形容,描寫諸葛亮的成語或句子,越多越好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武侯·王安石 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群盜伺昏黑,聯翩各飛揚。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掉頭梁父吟,羞與眾爭光。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強。 暉暉若長庚,孤出照一方。勢欲起六龍,東回出扶桑。惜哉淪中路,怨者為悲傷。 豎子祖余策,猶能走強梁。
讀諸葛武侯傳·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詠史·白居易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6. 形容諸葛亮的句子
民間的說法——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徐庶回馬薦諸葛時的介紹——
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庶曰:“孔明亮與弟諸葛均躬耕于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昔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7. 贊美諸葛亮 語句
曾讀過李敖先生所做的『孔明歌』,感覺不錯,抄錄如下:
心熱不能成大器,因為它帶錯;
要用大腦指揮心,這樣才上策。
如何變的有大腦,就要隆中臥;
孔明一旦出茅廬,風云全變色。
孔明具有大頭腦,羽扇真開廓;
他使孫權成孫子,曹操空橫槊。
孔明才是政治家,他不是政客;
政客其實沒大腦,政客常失落。
孔明只要出山清,不要清君冊;
心知最后一場空,但他不說破。
孔明鞠躬又盡瘁,只有做做做;
但問耕耘好不好,不再問收獲。
孔明明知無大將,他們太軟弱;
但他仍要斬馬謖,當頭給棒喝。
孔明未捷身先死,一切云煙過;
孔明大腦終成灰,孔明心兒熱。
8. 贊頌諸葛亮的句子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顧頻繁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一表真明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已知天定三分鼎,尤竭人謀六出師。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9. 有關于贊美諸葛亮的句子,如神機妙算諸葛亮,草船借箭智無雙.
1、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好圈套,明里共商軍事,暗里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這正中周瑜下懷,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從周瑜不動聲色的話中反映出他的險惡用心.
2、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這是諸葛亮為借箭所做的準備.船和軍士,是諸葛亮借箭的基本條件,將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是偽裝,船兩邊放草把子,是為了受箭.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又顧全大局,可以信賴,特向他借船.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3、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大霧漫天”,到處都是大霧.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只“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大.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為了虛張聲勢,制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諸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4、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5、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也便于箭滿后順風順水返回,省去調頭的時間.諸葛亮過人的智慧可見一斑.敢逼近曹操受箭,進一步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輕輕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枝箭.諸葛亮謀劃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僅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體現了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6、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根據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確說明了諸葛亮神機妙算.這句話照應了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正因為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為他有才干,才能挫敗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