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借代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借代”的句子有哪些

①你要是愛細腰粉腿,就有跳舞場。 茅盾《現代化的話》

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③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借代的方法:

1、部分代整體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

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2、特征代本體

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

③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例 ④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3、具體代抽象

例如:

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體

例如:

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5、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

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例⑦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斗的人們。

2. 借代的句子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

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要讓文義通順。并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于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

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3. 有關借代的句子

借代是用與人或事物有關的東西來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借體”。

例如: (1) 你要是愛細腰粉腿,就有跳舞場。 茅盾《現代化的話》 “細腰粉腿”就是借代修辭格,指舞女。

(2)如果首長一句話不講,扔下“有線”,全用“無線”去了,那我們才受不了吶。 徐懷中《西線軼事》 “有線”“無線”分別借代“有線班的戰士”、“無線班的戰士”。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③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

例 ④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三、具體代抽象。

例如: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體。 例如: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

(《榆錢飯》) 例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五、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例⑦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斗的人們。

4. 急需一句使用對偶和借代修辭手法的句子.

借代的定義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以一物借來代替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當在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也要讓文義通順才行. 通俗的說,是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這種修辭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編輯本段]借代的作用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有些人》) 例①中的“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編輯本段]借代的運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③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例 ④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三、具體代抽象. 例如: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體. 例如: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五、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例⑦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斗的人們. [編輯本段]借代與借喻的區別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 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系,一般地說,這種關系還是相當密切的; 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通過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 [編輯本段]借代的種類 1喻借,即比喻性借代.其真義與借義之間的語意關系是相似. 2旁借,即非比喻性借代.其真義與借義之間的語意關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關系.對偶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陜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1、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