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余光中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求余光中經典語句

主要詩作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敲打樂>>;等;詩集有《靈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詩選》等;詩論集有《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抒發了游子殷切的思鄉之情并富有時代感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河贊賞。他的詩,兼有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雕細刻,抒情細膩纏綿,一唱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他因此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他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于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后回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 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 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余種.著有 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余光中的詩文創作及翻譯作品,祖國大陸有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廣州花城出版社、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時又是資深的編輯家,曾主編《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重要詩文刊物。并以“總編輯”名義主編臺灣1970?/FONT>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共15冊(小說卷、散文卷、詩卷、戲劇卷、評論卷)。

余光中在臺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并發表演講。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如1992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1997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歌散文選集共7冊,他應邀前往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北京五大城市為讀者簽名。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頒贈客座教授名銜。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朗誦演出他的名詩《鄉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北京圖書目錄》,收錄《余光中詩選》于其中。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東方之子》等欄目專題向國內觀眾連續推薦報導余光中先生,影響很大。

海內外對余光中作品的評論文章,大約在一千篇左右。專論余光中的書籍,有黃耀梁主編,分別由臺灣純文學出版社與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鳳凰》、《璀璨的五彩筆》;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選釋)等5種。傳記有臺灣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其詩集《蓮的聯想》,1971年由德國學者譯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詩文被譯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2. 求余光中經典語句

主要詩作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敲打樂>>等;詩集有《靈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詩選》等;詩論集有《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

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抒發了游子殷切的思鄉之情并富有時代感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河贊賞。他的詩,兼有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雕細刻,抒情細膩纏綿,一唱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

他因此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他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于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后回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 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

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

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 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

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余種.著有 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余光中的詩文創作及翻譯作品,祖國大陸有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廣州花城出版社、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時又是資深的編輯家,曾主編《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重要詩文刊物。

并以“總編輯”名義主編臺灣1970?/FONT>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共15冊(小說卷、散文卷、詩卷、戲劇卷、評論卷)。 余光中在臺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

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并發表演講。

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如1992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1997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歌散文選集共7冊,他應邀前往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北京五大城市為讀者簽名。

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頒贈客座教授名銜。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朗誦演出他的名詩《鄉愁》。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北京圖書目錄》,收錄《余光中詩選》于其中。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東方之子》等欄目專題向國內觀眾連續推薦報導余光中先生,影響很大。

海內外對余光中作品的評論文章,大約在一千篇左右。專論余光中的書籍,有黃耀梁主編,分別由臺灣純文學出版社與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鳳凰》、《璀璨的五彩筆》;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選釋)等5種。

傳記有臺灣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其詩集《蓮的聯想》,1971年由德國學者譯成德文出版。

另有不少詩文被譯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3. 余光中寫李白的經典語句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還有三分嘯成劍氣

秀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以上是最經典的幾句!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后邊的)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里,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傷兵和難民

把胡馬和羌馬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連太太都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里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而今,果然你失了蹤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扣我額頭

當的一聲挑起的回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無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那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的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笑,向西哭

長安都早已陷落

這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空中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飛碟

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里去

4. 余光中經典散文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

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他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干的文學體裁。余光中的經典散文《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是余光中50幾歲時的散文作品集,比其早期的作品味道醇厚許多,用詞遣句依然講究,比以往的作品更易讓人讀懂。在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中他的抒情濃度、用典、敘事,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沒有像其早期的抒情散文一樣有過分雕砌的毛病。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中有20幾篇文章,其中有隨感、札記、人物、游記。他會在不動聲色的記敘中呈現出他的才識、學樣、情懷、趣味,讓人渴望擁有像他一樣般才華的同時又不免想感慨他這輝煌的一生及他的親身經歷。

5. 除了鄉愁,余光中還留下哪些經典詩句

臺灣詩人余光中寫過鄉愁1972.1.21,還有很多比較經典的(算命瞎子一一1950.11.8、鄉愁四韻一一1974.3、單人床一一1966.3.31于卡拉馬加、雙人床一一1966.12.3、當我死時一一1967.2.4于卡拉馬如、狗尾草一一1967.3.5、春天,遂想起一一1962.4.29午夜、五陵少年一一1960年10月、白玉苦瓜一一1974.2.11、芝加哥一一1958、我之固體化一一1959、風鈴一一1981.2.7、月光光一一1964.5.31、圓通寺一一1960.12、咪咪的眼睛一一、小褐斑一一1975.8.2、天使病患者一一1967.9.16、長城謠一一1972.10.20、在冷戰的年代一一1968.5.7、如果遠方有戰爭一一1967.2.11、羅二娃子一一1972.10.11、收藏家一一1971.8.24、江湖上一一1970.1.16于丹佛、夜行人一一1967.3.29、詩一一1954.8.初、批評家一一1954.5.5、靈感一一1952.10.10)等比較有名的詩歌。

供參考。

6. 求一篇寫余光中的文章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

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余光中的這首詩,把“祖國大陸”與“臺灣”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7.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的句子賞析

聽聽那冷雨》教案 【學習目標】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交流、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余光中先生于2002年在山東大學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大家把它讀一下:(投影) 我一直有一個說法:一個中國人,如果他一直墨守傳統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孝子;如果說他一直向西方取經而不回來,那他就變成了一個浪子。

孝子當然不會發揚光大,而浪子則一去不回頭。往往是回頭的浪子才能成氣候,因為他能夠融貫中外,吸收外來的營養,又能保留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那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主要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就讓我們共同來走近他。

(投影余光中照片,師介紹人生經歷)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隨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遷居臺灣,之后,就一直在臺灣、香港和美國之間輾轉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并于同年寫下了《聽聽那冷雨》這篇散文,1992年,終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陸。余光中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他說“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

其實,我們對余光中并不陌生,初中時,我們就學過他的一首詩——《鄉愁》,現在還能背下來麼?(引導學生背一下,同時投放課件)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在這首詩中,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表達了哪些具體的情感呢? 小時候 郵票 母親 親情 長大后 船票 新娘 愛情 后來呵 墳墓 母親 親情 而現在 海峽 大陸 鄉土情、愛國之情 在這首《鄉愁》中,作者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達了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情感,而在他的一些散文中,他同樣借助一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優美的一篇《聽聽那冷雨》。(投影標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投影)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2、我們接觸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接觸的是它的題目,因為,題目中往往包含著文章的主要意象,大家看看這篇文章的題目具不具備這樣的特點呢?(具備)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麼呢?(雨) 3、作者通過雨主要向我們傳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明確:思鄉之情,思念故土。 4、這一情感在文章中是如何體現的呢?請簡要分析 注意: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牽強附會。

過程中注意點撥。例如: (1) 第一段,“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安慰孺慕之情。”

中,要抓住“久違”、“牽連”、“分擔”、“孺慕”等關鍵性的詞語進行點撥。并點明這是直接抒情的句子 (2) 第五段用美國的落磯和中國的山進行對比,最好讓學生讀一下,仔細體會一下個中滋味。

找出美國和中國山的特點、作者對二者的不同感覺,分析一下這種不同的原因。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月是故鄉明”這種情感。

(3) 通過第十段,體會借景抒情這種間接抒情的方式。 5、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對故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懷念和追思,而這種情感又是透過通篇的雨表現出來的。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雨”作為它表達情感的依托?為什麼要強調一個“冷”字?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回答。 明確:選擇“雨”作意象是為了表現纏綿悠長的故國之思。

“冷”有兩層含義: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給人的外在的實在的感受。 (2)表現作者遠離大陸內心產生的凄涼。

三、概括主旨(小結): 請大家把文章的主旨概括一下,寫在你的本子上,注意語言要貼切、簡潔。 明確:作者通過對雨的細膩感受的描寫,委婉地傳達出一個漂泊他鄉者濃重的思鄉之情,表現了對傳統文化的深情依戀和贊美。

四、體會情感,拓展延伸 余光中用一場冷雨向我們展示了他內心凄涼而纏綿的思鄉之情。他滿懷的愁緒可曾勾起你的一絲感傷呢?其實,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說,“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達了深切的亡國之恨;“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蘇軾心中的冷雨,表達了他對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辛棄疾心中的冷雨,抒發的是他心中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那麼,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麼呢?請大家仔細聆聽一下自己內心的冷雨,然后做一下口頭交流。 (生發言,師適當點撥) 可拓展思路:鄉土情、愛國情 親情、愛情、友情 學習、工作、人際交往 個人情緒(自卑等) 外在感受(文章、音樂、社會風氣、道德水平等) …… …… 給出范文: 也許每個人都會在某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小心地晾曬自己收藏已久的心事,可是記憶還是會被這樣的冷雨淋濕淋透。

陰冷的天,細細飄灑的雨,遠處朦朧的景物,這一切的一切都那麼陌生又那麼熟悉,往事又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以為自己真的變堅強,所有悲傷和淚水,都成為過眼云煙,可是在這樣的陰。

8. 余光中 名言

1、旅行的意義并不是告訴別人“這里我來過”,而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2、你要明白朋友終會離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身邊,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就應該感激。

3、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里。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4、人如果太絕情,老是理性地慧劍斬情絲,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導體;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發生愛情就鬧得天翻地覆,釀成悲劇,又太天真了。愛和美不一樣,愛發生于實際生活,美卻要靠恰好的距離。水中倒影總比岸上的實景令人著迷。

5、堅信一首詩的沉默比所有的擴音器加起來更清晰,比機槍的口才野炮的雄辯更持久。堅信文字的冰庫能冷藏最燙的激情最新鮮的想象。時間,你帶得走歌者帶不走歌。《青青邊愁》

6、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我常說,婚姻是一對一的自由,一對一的民主。

擴展資料

余光中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且兼有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雕細刻,抒情細膩纏綿,一唱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他因此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

他的詩論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他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于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余教授的詩作多抒發詩人的悲憫情懷,對土地的關愛,以及對一切現代人、事、物的透視、解析與捕捉。此外,余教授還從事評論、編輯、翻譯,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畢生創作、治學,誨人不倦,于藝文,于學術,于社會,貢獻深遠;哲人其萎,范典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