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佛教知識,發菩提心的功德(下)

解夢佬 10 0

所謂發菩提心,其實和觀世音菩薩發宏愿差不多,因為菩提心的本體就是為了讓一切眾生得到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因此敢于發菩提心的修行之人,他一定到達了一個不得了的境界,因為沒有一定的覺悟決心,那是絕對不敢隨便發菩提心的,所以這種行為是非常有功德的事,那麼發菩提心都能獲得什麼功德呢?下面就簡單的來一起看看吧。

成就所愿

當你發起菩提心后,很容易能夠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這是因為菩提心發起之后,上天那些佛陀就會前來幫助你,會幫你實現一些小愿望。所以即使你的目標是為一切有情除去不欲之苦,并為他們成辦所欲之樂。只要菩提心在相續中生起,常人難以修成的明咒與事業法,均能輕易獲得成就。

災害不侵

不發菩提心,你修行無法被感知,自己得不到佛陀的加持,所以自然會受到一些災害。但當你發了菩提心,那麼上天就會主動派佛陀來加持你,讓你遠離災害,庇佑自己。經中說:“轉輪圣王乃世間福威最大者,常有一千藥叉持金剛而守護之,初發心菩薩倍之,故非人等皆不能侵。此有情所住處,吉祥常現,兵災饑饉,皆不常現,因梵天帝釋常來視之,諸善神亦隨來。”

速得佛位

修行就是為了得到佛位,那麼發了菩提心得到的功德自然就有這一點。為什麼能夠速得佛位呢?因為沒有智慧和毅力的人是發不起菩提心的,所以當你發了菩提心,就說你已經圓滿智慧了,所以修行速度也變得很順暢,因此自然能很快得到佛位。

推薦閱讀:佛陀和菩薩還受因果報應嗎? 佛教里閉關的含義 佛教閉關的儀式

佛教念佛回向: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報身:是指這一世,你活在當下的這個身體,因為人是生生世世地轉世轉生的。

此功德是你以虔誠心、清靜心、恭敬心去供養佛、法、僧和誦戒、誦經,聽經、聞法,布施修行、拜佛、念佛,打坐、思維佛法,以及為他人講說佛法的事都是功德。這些功德都一點一點回向給你自己作為往生凈土的資糧。其實在你還沒有證得禪定和念佛三昧之前,這時候你的所有功德應當回向給你自己,讓你自己先得到解脫,你可以回向給自己得念佛三昧。因為你沒有智慧禪定的功夫,你達不到應有的清靜心,所做的事也就不能算功德。必須有了禪定、有了念佛三昧之后才會有真實的功德。

而回向功德如同用自己的火把去點燃其他人的火把,讓菩提心星火燎原虛空法界,"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就是拿自己修的功德去分送給一切眾生,愿他們跟我們一起修行,這一生一定往生極樂世界去做菩薩、作佛。

舉例說明佛教里回向的作用是什麼?

1.回向文的意義

如幻居士講述●摘錄明倫雜志

在早晚兩堂功課,或念佛、誦經等佛事后,將所有功德回向出去,所念的回向文有——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八句文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回向文深層的意義何在,有待進一步研究。

回向二字,對學佛修道的人非常重要,華嚴經普賢菩薩有十大行愿,最后第十行愿就是普皆回向,什麼是回向呢?無論做什麼善事,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萬德洪名,具備有萬種功德,我們念佛后,將無量無邊大大小小的功德收攝起來,朝向一定的目標送出去,這稱為回向。關於回向在華嚴經上有詳細的分析解釋,總共有四種意義。

(一)回因向果

一切事有因必有果,如播稻種於田土中是因,將來成長為稻谷是果,念佛修行的人,念佛就是因,是希望命終以后有個好結果,不再輪回六道。一般不知學佛修道的人,平時胡亂作為,等到命終時,茫然不知投生到何處。所以念佛修行的人,心較安定,因為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有一個大目標存在,無論在家或出社會,守住本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希望將來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當我們做種種善事時,要將功德收攝起來,向西方凈土送出去,念佛或行一切善事,都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結果而做,如此回向稱為回因向果。

(二)回小向大

平時行善做功德,一般人不知回向,將來只得小福報,小善因得小善果,大善因得大善果。回小向大是指行善做功德,不企求人間的福報,而將它回向西方極樂凈土,這是念佛行善的第一層目的。第二層目的是為了能真正快速成就佛果,這是大結果。什麼小因能成大果呢?在佛法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阿羅漢為自己了生死,不愿度化眾生,大乘則發菩提心,

不僅自度而且度他,念佛做一切功德是為了自度度他發菩提心,發的心量大,念佛行善的功德就變大了。

(三)回自向他

自即自己,將一切善的功德全數回向他,他指法界眾生。在四十二章經佛作一比喻曰「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可見自己手中的燭火傳送到他人手中,使各處大放光明,如此功德非但未減少,反而加倍的增長。所以念回向文必須真心至誠回向給一切眾生,功德才能無限制的增加。

(四)回事向理

佛法將萬事萬物分為「事」「理」兩方面,一、事,事相指看得見的一切事物。二、理,道理指只能體會、說明而看不到的道理。深一層的道理即是理性,宇宙問的萬事萬物是如何來的,總源頭在何處,這就是理性,萬法唯心造,萬法都是我們的心性變造出來的,真如本性雖看不到,摸不著,但卻是存在的,依華嚴經的解釋,萬事萬物是心性所變造的,故萬法和心性是合為一體的,萬法既然是心性所變造的,其本體即是真如本性。 我們所見到的事物,若不被外面的現相所執著,我們就能直接悟到事物的本體心性,故華嚴經中的四種無礙,最根本的是事理無礙,看得見的事相和看不見的理性是相同的。但一般人只看到外表的事相,卻看不到真正的理性,無法體會萬事萬物皆是因緣所生的,是無自性的;如能悟到萬事萬物是空性的,就是事理無礙。回事向理,是希望將一切事相的功德回向到真如本性,如能體悟到真如本性即成佛了。修凈土的人,若能對所作的一切功德不執著,又能將它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如此即回事向理。 以上是四種回向的意義,我們作回向時能存此四種心,即能真正達到回向的作用,再來解釋平常通用的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愿將一切善功德,回向莊嚴佛凈土。真正的莊嚴,是在念佛時以至誠懇切的心,無一絲妄念,念到一心不亂,此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修行最重要是修心,將過去一切妄念漸漸收攝起來,變成與佛相同,心如此莊嚴才是真正的莊嚴,將此心的莊嚴回向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此即「回事向理」。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這二句屬「回自向他」,他指四重恩、父母恩、眾生恩、政治領袖恩及三寶恩。又將一切功德回向三惡道的眾生:畜生、餓鬼、地獄,使他們能速速遠離痛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這二句屬「回小向大」,是指如有親耳聽聞的一切眾生,全數都發出菩提心,上求下化,最后成就佛道。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希望盡此世的業報身后,與其他九法界的眾生,同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回因向果」。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這是末了結歸皈敬三寶,三句分別為佛寶、僧寶與法寶。須知,一切佛家的法事,皆因三寶加持力而得成就;例如受戒時,即在皈依三寶的羯磨中得戒,可見其重要性。有些人不懂這個道理,為了標新立異,故意將這三句省略,那是不大好的。以上簡單介紹回向文的意義,希望大家都能以至誠懇切的心念回向文,期能真正得到回向的利益。 2.回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回向

作者:佚名

我們先提一個問題:一個人,今世有福報,按因果原理,他肯定前世做過布施。那他前世有做布施,今世為什麼不再做布施呢?不做布施不要緊,還用他的福報去做惡事,去犯殺、盜、淫等罪業。為什麼會這樣呢?網絡上有一篇文章,叫《發愿的重要性》,作者是慧詳法師。他的觀點是說,是因為這個人前世布施時,沒有如理如法的做回向,沒有愿力。這個觀點,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你沒有發愿,沒有做回向,事物就按照他本來的發展過程進行,你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種葡萄就得葡萄,你財布施就是得財富。但是財富一來,人會怎麼樣?人啊,有貪嗔癡啊。果報一來,你就沒有足夠的力量轉動財富引發的貪嗔癡,你就會被果報轉,你就會去造業啊!

所以說,回向是什麼?做一個比喻,你財布施,按自然的規律,那麼過程對應的就是得財富,得財富對應的就是什麼?我們劃一條橫線,這條橫線是通往什麼路呢?不是好路噢,是通往三世怨之路啊。你今生很窮,你趕快布施。來世富有了,有福報了,在人固有的貪嗔癡作用下,就殺、盜、淫全來了。后世又貧窮了。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那麼什麼叫“回”呢?當你的果報到了得財富時,果報是通往三世怨的。你趕快在這邊回了一下,打了一個彎,打了一個方向盤。本來這條路是要通往羅馬,但是羅馬有危險,你方向盤一打,開到了北京,開到毛主席住過的地方,安全啊。然后要“向”什麼呢?向無上菩提之路。所以什麼叫回向,就是把事物本來要發展的過程,打一個方向盤,回到無上菩提之路。這不是我說的,是我們印光大師說的,我把他老人家的話翻譯過來。印光大師說“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個向字,但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這是印光大師說的。

我們的釋尊也示現給我們看了。釋尊在因地中,不斷回向給求證無上菩提,變成了很強的愿力。所以當他為王子時,福報當然很大了,我們普通人根本是望塵莫及。但是他有沒有迷?有沒有被眼前的福報迷住,而去搞三世怨?沒有啊,他老人家能轉向舍棄王位,普渡眾生,求證無上菩提之路。末學認為,這就是回向的妙用。回向,末學理解認為就是把果報的運用轉了一個方向,讓它隨著我們的愿力而走,而不是跟業力走。當然,你回向好,就可以好,如果你回向壞的地方,就會往壞方向而走。

從末學的自身經歷,我也感受到回向的妙用。考上大學,別人在搞吃喝玩樂,我自覺不自覺會好好看佛書,好好行善,好好發愿。以前文筆不好,參加工作得到煅煉,我自然會用文筆來弘法,寫一些善文,而不會用文筆寫無聊的文章(很多文筆好的會造業,如編黃段子)。

回向的本質和作用

象前面所說的,初學佛人會把回向看成是有形的東西,看成是一顆樹上的桃子,一顆樹上有15個桃子,如果不回向,我可以得15個,如果回向給15個人,那麼我就僅能得1個。把無形的回向當成有形的物體,白白浪費回向這個妙法。

其實回向是心法,是無形之物。你回向給眾生,自己得的利益不少反增。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我編了一則笑話。自己看了,感到很好笑,笑了2聲。我又把這則笑話告訴了鄭老師,鄭老師口才好,對笑話進行添油加醋,并告訴XX師兄。XX師兄又笑了2聲,并把這個笑話用短信的形式傳給20個朋友。那些朋友看到了,感到很有意思,都笑了2—3聲。而其中的一位,以為我不知道這則笑話,又把這笑話編短信,傳給我。我看到自己的杰作流傳那麼廣,又笑了2聲。你說,我如果沒有把笑話傳給大家,我最多僅笑2聲。后面那2聲是多賺的,而且也帶給其它人笑聲!我得到的笑聲不減反增。所以,回向就象這則笑話一樣,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也給自己增添了快樂。

所以回向正如善知識開示:“有關回向的比喻,是一個人舍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那麼,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圓錢來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圓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回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回向是佛教極為殊勝而獨特的修行法門,回向的原理就好像手持蠟炬引燃其他的蠟燭,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芒不但未曾減弱,反而由于點亮其他的蠟燭,而使室內更加明亮;回向好比將一粒種子再播種到田里,種子經過發芽、開花,而結成累累的果實;珠寶散于各處容易遺失,如果將它集中放在聚寶盆里,就能萬無一失。回向的功德就是那個聚寶盆,它使我們的功德不但不會流失,并且本金加利息,功德反而會轉大。”(此話我解釋一下,比如你有很多一元錢,但是到處亂扔,很可能就會丟掉,但是你集中放在一個地方,到時積少成多,原本很少的一元錢因為積累,就可以用到大用途)

“實踐回向法門,能使行者深刻了解因緣法,而將一切成就歸于大眾,不敢獨享;回向,能使行者去除我執我貪,明白諸法法性本來平等,實無功德可得,所以修持“回向”,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曾減少,并且能利益更多的人,甚至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此話要注意,回向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

經中曾說:「若把一滴水放置地面,它會很快干枯。若將一滴水到入大海中,它就永不枯竭」。同樣的道理,若能回向功德于十方,則個人的修持將會成為無盡功德的泉源。從大德的開示,我們應該對回向的本質和作用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怎樣回向?

1、回向要圓滿:

有些同修回向時,他就說,要回向給法界眾生,給法界眾生,要令一切眾生成就什麼,沒有說明。這樣的回向就不圓滿。所以后面要加上“成就無上菩提”。

2、如何回向才能使功德常有:

這個我們引用梭巴仁波切的開示來說明:

回向的時候先觀空。觀我所造做的行為、一切法都是自性空、都是名言假立的。在觀空當中,將自他三世所累積的一切名言假立的功德,回向名言假立的我,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以便帶領一切名言假立的眾生,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這樣回向空性,可以把功德保護起來。還有,因為你的功德是回向成佛,并以空性保護起來,這樣功德才能讓你源源不斷地一直享用不盡,一直享用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后,功德都還夠,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

回向功德有兩個要點。依照這兩個要點如理回向,就可以讓你的功德源源享用不完。第一個要點是,雖然你自己累積的功德很小,但回向的時候,可以回向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以及一切諸佛、菩薩、眾生三世所累積的功德,以增廣回向的功德及力量。

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只有一塊錢,但你找一百萬個人來各捐一塊錢,就有一百萬,這就成為一個大數目,可以成辦很多事。回向功德也是一樣的道理。集合自己、眾生和諸佛菩薩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功德就變得很大,就像你把一滴水,滴到大海里去一樣,水就變得很多,讓你源源享用不盡,一直到成佛。

第二個要點就是,要把這麼大的功德,回向要成就圓滿正等正覺,這樣也是和剛剛講的一樣,就像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能讓你源源享用不盡。

如果你沒有回向像成佛這樣高的目標的話,那麼你的功德在成熟的時候,用一次就沒有了。這就好像香蕉樹,一年只結一次果實,以后就沒了。如果回向成就圓滿正等正覺的話就不一樣,其功德會讓你源源享用不盡,直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后,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

很重要的是,無論我們為自己回向什麼,我們同樣也回向給一切有情,因為一切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他們只想獲得安樂,不想受苦。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回向功德,我們也同樣回向給一切眾生。

3、要以慈悲憐愍之心、眾生一體之心來做回向:

提一個問題。有沒有人不喜歡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最后成就無上菩提的?不喜歡的請舉手!在座的沒有人舉手,證明大家都喜歡!所以,我們在祈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而行善念佛誦經時,我們也要想到別人和我們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渴望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所以我們在做回向時,要以慈悲憐愍之心做回向。所以“我們所做的回向應該是為了所有無量無邊的有情而做回向。

那我們要如何來這樣思惟呢?要想著所有的有情都 跟我們自己一樣,跟我們無二無別,都希望得到安樂, 不希望得到任何的痛苦,所有有情都希望能夠盡速離苦,盡速具足安樂,要這樣子想,所以我們回向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心量能夠擴展到無量無邊的有情,如果能這樣做的話,我們所修的法就稱為大乘的法。”(善知識如此開示也)

再進一步,要體會到諸法因緣生,眾生本一體,虛空本一體。為什麼有你這個身體呢?是眾生的業力因緣所感。所以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而是諸多外緣作用下的一個作用點而已,你的身體是十方一切眾生力共有,非僅你所有!所以,你所做的一切,要發心做十方眾生的榜樣,要為十方眾生謀福利,這樣回向之心就能擴大到無量無邊,利益也廣利有情啊!

同時,我們在做回向時,可以用禮佛大懺悔文來做回向:以前人家所做的回向,我如數回向!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耳朵所聽到的、眼睛所看到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完全自性空的,只是因為我們的心被無明(也就是輪回的根)所障蔽,所以無法時時觀到空性。其實六根所對的境,例如眼睛所看到的形色、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舌頭嘗到的味道等等,一樣都是自性空的。只是我們的心被無明所障蔽,無法時時觀到空性而已。

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跟別人講了那麼多話,其實我們談的內容全都自性空,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而已。所以,我們還沒有證空性之前,就必需努力地去想:“自性空的我,講自性空的話,那些內容全部都是自性空,都是心所假名安立的…等等”,要故意地努力思惟才能想到空性,否則就不會想到。

若是已經證空性的圣者,他的心是直觀空性,他就不用故意去想,其六根所對到的境,全部自然而然就在空性中。我們現在應該要串習,當有人來講他的問題或故事給你聽的時候,你在聽的時候要憶念,所有的內容一一全部都是自性空、都是由心所假名安立的而已。我們還沒有證空性之前,要這樣不斷地去串習。

當你每次念到回向文時,如同我之前所說的,要確實由你自己個人方面來觀空。如此一來,自己花這麼多精力成就的功德,往后當沉重的嗔心生起的時候,才不會被完全摧毀。

現代的生活非常忙碌,有很多責任、很多事要做。一個人需要找時間去閉關或做其他修行。當你找到時間修行,做前行也好,做廣大布施也好,供佛或閉關也好,如果你沒有用觀空的方式好好回向功德,那麼當沉重的嗔怒心生起的時候,那些功德就會完全被摧毀。它就完全沒有了。所以當你修行的時候,要確實觀空回向功德。

當你去超級市場或上百貨公司,看到數百千萬種物品時,你可以觀它的空性。無論你看到多少的東西,你就觀多少的空性。東西越多,空性也越多。用空性將功德封存,就可以將功德保護起來,往后有邪見或嗔心生起時,就不會被摧毀,就好像你把金錢放在一個安全的袋子或地方來保護它。否則的話,當邪見或嗔心生起時,功德就會完全被摧毀,尤其是沒有回向菩提的功德。

邪見或嗔心也會損害回向正覺的功德,雖然不能完全將之摧毀,但會使它變少。發菩提心回向正覺的功德是如此廣大,邪見或嗔心無法將之完全摧毀,但會使它變少。帕繃喀碟千寧波引述經典說明,猶如一座大山上的石頭被卡車載走,山是變小了,可是這一整座山還是在。所以邪見或嗔心還是會損害回向菩提的功德,但不能將之完全摧毀。如果你有用空性將功德封起來,那麼連這樣的損害都不會發生。所有的功德就會被保護起來。這很重要。

通常我們會回向功德祈請佛法常住世,如果實現的話,眾生的安樂自然就會來。沒有實現的話,安樂就不會來。如果回向功德祈請佛法常住世,并祈請來到世間利益眾生的圣者們長壽,一般而言,這樣回向的利益包含了許多事。

我們回向功德的時候,真正懂得功德的價值嗎?達真堪布對于功德回向的開示:

法布施是最大的布施,其次是無畏布施,最低的是財布施。對于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懂價值的人來說,自己的功德、自己所種的善根、自己所積的福德是最珍貴的東西。生命是第二,財產是第三。把這些最珍貴的東西回向給眾生,這是最大的布施,也是最大的供養。
對于很多凡夫、愚癡的人來說,財產第一,生命第二,功德第三。一說“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把我的功德回向給你”,都特別大方、特別舍得。功德回向,行;善根回向,行;福德回向,行,一點點也不在乎,也沒有一點點吝嗇心、貪心。一說“獻出生命”就難了,一說“獻出財產”,就更難了。因為在很多人眼里,財產是最重要的,一分錢、一塊錢都舍不得,一提這個心里特別在乎,就不大方了,這是愚癡,不懂價值。當你真正懂得了功德的價值還能舍得的時候,這才是真正大方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菩薩。大菩薩是一地以上的菩薩。一地以下的菩薩都舍不得自己的功德、福德和善根,但是我們這些凡夫最舍得這些。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比如說,你在念地藏經。你念第一個字的時候,你身邊就會有很多的眾生來聽經。

念經功德無量。

它們聽你念經,就是“見聞者” 追問

那麼“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又是指那些人呢?我念經的功德會給他們怎樣的幫助?其實我很不想把回向的功德回報給那些犯了錯又不知道悔改的人。阿彌陀佛,給我個理由吧! 追答

在《心地觀經》里說: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國土恩)。四、三寶恩(上師恩)。三途(三涂)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二、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三、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你念經,眾生來聽,聽了眾生就會被經文感化,等等....

南無阿彌陀佛!你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眾生無始劫以來都是你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你要有菩薩心啊。你這分別心跟嗔恚心不去掉,你念經的功德會小很多。 追問

呵呵,可能是我誤解了,我以為念經的功德回向給他們,他們會得到財富和名利之類的,聽了你說的才明白,他們會得到的是菩提心。謝謝你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