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佛法一知半解,覺得小乘佛法就是低級佛法,完全沒有修行的必要,甚至有些人還會因為自己修的是大乘佛法就鄙視小乘佛法,認為自己比對方強很多,像這種行徑有很多很多,那麼說到底這小乘佛法是什麼?到底應不應該修行呢?下面的解析告訴你答案。
首先我們修行之人要明確一點,那就是任何佛法都不能夠輕視,那都是極其不善的行為,質疑佛法,就等于質疑佛陀,所以會有很嚴重的果報降臨。
咱們說回這小乘佛法,其實小乘佛法雖然名字帶有小字,但其本身卻不小。因為小乘佛法修的是離心,也就是透過修行來正得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六道之苦等。所以教法而成就厭離生死苦海之出離心,依靠皈依、因果及空性見等修持而成就解脫,這些教法皆為佛陀之金口親說。如果說這些教法低級,就正是輕視佛陀的開示,也就是貶謗法寶。
往近一點說,小乘佛法其實算的上是大乘佛法的基礎。所以講,輕視小乘佛法就等于輕視大乘佛法,想到這里,你還敢輕視嗎?想必是不敢了。因為大乘行者就不需要證悟人身難得、生死無常等佛法嗎?難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皈依法門及因果教法嗎?還有十二因緣與四圣諦等也都屬于小乘道上的教法。大乘行者要發為利眾生而欲成佛的菩提心,若對眾生之苦沒生起悲心,如何能生出要不顧一切地利益他們的菩提心?但如果對自己處于六道之苦都不畏怕厭惡,哪里會對同在六道中的眾生之苦生起悲心呢?由此可見出離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礎。沒有小乘共道的基礎,就不可能真正入于大乘之修持。
雖然修行大乘佛法的人一般都不是以解脫自己為目標的。但我們也可以忽視小乘佛法的共同教法來成就自己的修行。所以我們以持戒為行善止惡的一種方法,其中大部份戒律也是出自小乘教法的。我們雖自稱為大乘弟子,但卻未真正具有菩提心,甚至連圓滿的小乘出離心也未真正生起,所以千萬勿自以為是大乘而輕視小乘的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證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羅漢,貶視小乘行者的人,同時也是在貶謗圣僧寶。
推薦閱讀:什麼是六和敬(上) 什麼是六和敬(下) 普賢菩薩的十大愿是什麼(一)
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凈空法師---大乘跟小乘的不同
泰國這些小乘國家,他們認為佛只有一尊,釋迦牟尼佛。除釋迦牟尼佛之外,他不承認有他方佛,更不承認人修行能成佛。他們認為修行最多只能成阿羅漢,而不能成佛。
《華嚴經》里面說,當時佛在世的時候,小乘人就局限于一個小的范圍,所以佛很少給他們講有他方世界、有十方諸佛。
為什麼不對小乘人講?他們不能接受,所以佛給這些人只說娑婆世界。一直到今天,泰國這些小乘國家,他們認為佛只有一尊,釋迦牟尼佛。除釋迦牟尼佛之外,他不承認有他方佛,更不承認人修行能成佛。他們認為修行最多只能成阿羅漢,而不能成佛。其實佛在大經里面給我們說明,他這是多生多劫的習氣,所以這個不是偶然的。
像我們中國人,說到他方諸佛、他方世界,我們能夠接受,這也不是一個容易事情!
正如同現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跟他講這些鬼神,有的人相信,有些人決定不相信,根本就不可能叫他相信,這也是與過去生中的因緣有密切的關系。
這一類小乘人,多生多劫都沒有接觸過大乘佛法,也沒有參加過菩薩的大會(就是大乘的法會)。為什麼他們不參加大乘的大會?因為這些人,他久遠劫來從來不贊嘆諸佛菩薩,他沒有一點敬意。諸佛菩薩對他們雖然大慈大悲,因為他根性沒成熟,暫時把他放在一邊,就不去理他了。為什麼佛菩薩不用大乘法接引他?諸位要曉得,他遇到大乘法,不但不贊嘆,他還要毀謗,毀謗就造罪業。佛菩薩大慈大悲,避免他造作惡業,因此就不給他說十方佛,也不跟他講大乘佛法。佛菩薩是不是不理他呢?不是的,佛菩薩應化在他們那一群當中,應以小乘而得度者,佛菩薩就現小乘身而度脫之,這才看出佛菩薩真正的慈悲。
佛菩薩是天天在度眾生,度眾生的事沒有一天終止過,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諸佛菩薩天天度眾生,他心地清凈,不著我相,不著眾生相,也不執著度眾生的功德相,所以他清凈!他心清凈,這就是他自己的自受用。
他自己的享受,無比的清凈,自己享受當中,又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叫大慈大悲,叫他受用。
大慈大悲不妨礙自己的清凈,自己清凈又不妨礙去度一切眾生,這個境界就是《華嚴》里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小乘人不了解這個真相,所以他有障礙,他說:“我一切事情都不做,我就清凈;我去度眾生,去幫助別人,那我就煩惱,就不清凈了。”小乘人是把這兩樁事情對立成兩種不同的境界,因此他不肯發心幫助人。大乘菩薩曉得自他不二,所以“度即無度,無度即度”。無度是講自己,度是講幫助別人,他曉得是一不是二。
這兩句話要細細去體會,千萬不能把意思會錯了!“度而無度,無度而度”,那我就不度,我不度就是度!那你就錯了!
如果把這個公式再套一下,你每天吃飯,吃即不吃,不吃即吃,那你不吃,看看你行不行?不行。你還沒有到這個境界!
大小乘,他們概念不相同,意識形態不一樣。小乘人心量窄狹,沒有大乘人心胸開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根性。
小乘人不曉得五蘊是空的,這是他的病根;如果他知道五蘊也是空,法空他就證得了。
大乘菩薩比他聰明,曉得人我空,法我還是空的,“我”不可以執著,“法”也不可以執著。《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
為什麼佛法要舍?其實哪有佛法,佛之所以說他一生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法,是有道理的!
何以沒有說法呢?因為佛所說的都是眾生問的,眾生有什麼疑問,問他了,佛給他解答。
正如同眾生有病,佛法是藥,藥從哪里來的?藥從病來的,如果沒有病,諸位想想,哪里有藥呢?所謂藥是從病那里建立的,病沒有了,藥也沒有了。
眾生因為迷,佛才說法開悟他,悟了以后,佛法也沒有了。如果悟了以后還執著法,又迷了,迷在法里頭,所以眾生很難開悟,總是執著。
佛給你講,世間法是六道輪回的生死法,叫你要舍掉,你舍掉了,舍掉怎樣呢?執著佛法。
殊不知執著佛法還是個生死法,為什麼?佛是叫你破執著,不是叫你另外去換一個執著!換一個執著,換一個對象,那有什麼用處?
譬如佛說貪是煩惱,叫你不要貪愛世間五欲六塵,好了,你不貪了,結果怎樣?貪佛法!貪心沒變,只是換個對象而已。
貪心在六道里面是餓鬼道的業因,你貪愛佛法,將來還是墮餓鬼。墮餓鬼,并不是講你貪愛對象去墮的,是說你那個貪心重去墮的,不管你什麼對象!
你貪惡法,在餓鬼里頭是很苦的無財鬼;你貪佛法,佛法是善法,你在餓鬼里頭是多財鬼,你還是個鬼。
佛是叫你斷貪心,不是叫你換貪的對象,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世間法我們要舍,佛法也要舍,世間法不能貪愛,佛法也不能貪愛,我們心才能清凈,我們念佛才能到一心不亂。
有一絲毫貪婪,就是一心的障礙,你念佛要想念到一心就不容易,甚至想到功夫成片都很難。
我常常跟諸位說,在我們修學這麼多年的過程中,自己深深體驗到,功夫不能成熟就是這些障礙沒有去除干凈。
因此,在無量法門里面只能取一門,如果取太多,你就是貪得太多,不容易舍!我只取一樣,舍起來容易。太多了,舍這個掛念那個,舍那個又掛念這個,麻煩可大了!
法門只能修一個,對于其余的法門,我們贊嘆,決無毀謗。
家說那個法門好,我已經選這個,我還是這個路子走到底,絕對不變心!那個法門好,我贊嘆,你們去學,我恭敬,我敬仰;我還是學我這個,決定不改變。你這一生決定成功!
凡是見異思遷都是大病,幾時才能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更不可能。專精于一門,他心定了。見異思遷的人,心不定,心不定就是生死凡夫;心要是定下來,就有出頭的日子。
我執容易破,法執不容易破!小乘人是用甚深的定功破我執,可是他不愿意往生,這個損失太大了!
佛告訴我們,世界實實在在是無量無邊!小乘人不曉得有他方世界,他不曉得有十方諸佛。
《華嚴》、《圓覺》里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沒錯,確實是本來佛!佛法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它真正平等!
大乘跟小乘宇宙觀、人生觀都不相同,因此修行證果有很大的差異!
現在國內的佛教所修行的是大乘佛法還是小乘佛法?
答:現在國內佛教修行的是大乘佛法,漢地主要修行顯宗,藏地以密宗為主。佛教真正修行的人,既追求自我解脫,也追求普度眾生。自我解脫是自覺,是修智慧;普度眾生是覺他,是修福德。當自覺覺他圓滿,智慧福德具足之時,就成佛了。自度是出離心;度他是慈悲心。一入世,一出事,相輔相成,圓融無礙。合此二種心為菩提心,菩提心者,成佛之心也。
南傳佛教也并非小乘,南傳亦有菩薩道,只是先以自覺為基礎,然后再覺他。譬如有人落水,若不會游泳以及就生術,何以救落水者。而大乘佛法是自渡渡他事業同時進行,顯宗教門主張“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已成佛,禪宗密宗講求即身成佛。
學佛修行須依持哪三個綱要?大乘必須以小乘作基礎,小乘的佛法如何修呢? 哪個法門最易成就
問的到位,所以不敢答的恍惚。1.三個綱要是:信、愿、行,“信”里面有六個內容,依照藕益大師要解所說,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依照阿彌陀佛四十八愿而立所愿,能以真誠、清靜、平等、正覺、慈悲面對一切眾生,能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來要求自己,就是行為準則,所修必得成就!
2.自唐末以來,中國無人再修小乘佛法,原因是儒學和道家的思想與小乘契機,古人所尊崇的做人原則基本含攝小乘佛法的內容,所以,如能依靠弟子規的準則去完全落實做人標準,就是行小乘。3.自古以來,凈土宗的念佛法門就被眾多的祖師大德推崇為最便捷、最容易、普被三根、當生成就的唯一法門,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相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4.修持的目的是放下執著,能放下執著,得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為了得定而修是不能得定的。5.內不動心視為禪,外不著相視為定,能依教奉行必然就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得悟。(你的幾個問題一并回答了)
6.修行講求一個老師、一部經典、一門深入、一心專用,能依此而行,直路通達彼岸!7.當代大善知識凈空老法師講授的《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也稱《大經解講義》是我輩學人所要依指的,如能努力修學,今生必定成就!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