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依止的含義,即我們隊某件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著,那依止善知識的整體意思就是對善知識很依賴很看重,希望能夠從善知識中得到更透徹的指點。眾所周知,善知識就是我們修行的貴人,能夠遇到一個善知識對我們的修行有著重大意義,所以依止善知識能有什麼好處,下面就來簡單的說一說吧。
不墮惡道
惡道即地獄道、修羅道、畜生道。一般進入惡道的人都是業力繁多之人,而我們修行人本身就每天在修行清除業力,更別說依止善知識了。凡是在善知識指導下修行,可能一生便解脫生死,即使未能成辦,因為依法修行,也不至墮落惡道,而能獲得繼續修行的圓滿有暇之身。
速斷煩惱惡業
我們平常修行沒有人管束,或多或少都會有投機取巧的念頭出現,所以當我們依止善知識后,這種念頭就會消失,為什麼?因為善知識能夠不斷地指點我們的不足,我們內心那點小聰明早就被善知識看透了,所以依法修行,可迅速斷除一切貪嗔煩惱,斷除種種不善惡業。
不背菩薩行
修行就是度眾生,這一點是諸天佛菩薩都具備的善心,即菩提心。而我們所做的修行,其實就是追尋佛菩薩的蹤跡,即菩薩行。因此我們如果能夠依止善知識,那麼眾生剛強難調,或好壞不辨,或以怨報德。因此,發菩提心而不退轉,需有極大勇氣和耐心。這就必須在善知識引導下反復熏陶,不斷訓練,否則是很容易中途退心的。
閱讀推薦:佛法修行,為何不能輕易放生 放生烏龜該怎麼做(上) 放生烏龜該怎麼做(下)
學佛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依止善知識嗎?
學佛路上的善知識一.前言 “佛法難聞,中土難生,人身難得,善知識難遇。”要想學佛,其實是很因難的。個人學佛多年,除了感慨“隔陰之迷”使人忘失自己面目,也感慨可以幫助找回自己的善知識畢竟不多。個人也常碰到初學佛者最大的問題,便是“誰是我的善知識?”有些高僧、大德、法師、上師常是初學佛者談論的對象,從修行法門,奇跡感應法力神通,言行舉止,門下徒眾,法脈傳承,皆是做為“善知識的參考指標”,深怕修錯路,學佛不成反學魔,或蹉跎光陰,不得成就。
如何才能分辨善知識呢?這真是個兩難的問題。真能分辨的時候,要等自己成就,才能清楚何人是否真的是善知識。但大部分在未成就前,皆因無“擇法眼”,很難分辨,只能憑一些資訊(有時還是錯的),來作判。現在大部分人或以有名氣,或有法力,或有苦行定力等作判斷依據,不然只好人云亦云。或者也知道善知識應以“修心”為主,福慧雙修,但在此末法時期,卻碰不到心儀的善知識。要遇到自己的善知識,除了自己的器量要俱足,也需因緣福報。
每個人皆有自己認定的善知識。個人僅將學佛心得,野人獻曝,以供來者參考。二.善知識的特質
一個少有“我執”,著重“修心”,兼“修法”利生,慈悲渡眾的學佛者,基本上我們可以稱為“善知識”。尤其強調“修心”,不妄起邪念,寧可棄“法”求“心”,也不“貪法”。所謂修佛法,是修心,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而不是一般所謂修法修神通。所有的修法,都是為眾生而修,絕不是為自己私利。善知識也“明因果”,強調了因果,反而不能接近算命卜卦,風水地理,叫人趨吉避兇。更進一步,還要有出離三界纏縛的空慧。在人世間的善知識,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也與常人一樣吃飯睡覺,也有喜怒哀樂,也禮佛拜佛,學佛修行。但與常人最大差別,或許不是生活經驗的豐富,不是神通法力的高強,而是“心的慈悲和智慧”。因慈悲,便能恒益眾生,因智慧,便能引領眾生。
三.能親近的善知識每一位學佛者,在漫漫修行路上,各階段皆有各階段的善知識。初學佛者,需要能引領入佛門的善知識;行菩薩道者也需修菩薩道的善知識。善知識能帶引學佛者接近正法,遠離惡法。
能親近的善知識,類型粗分為五:(一)初級善知識(入門善知識):
引導初入佛門,教導初學佛者三皈依,守五戒,認識佛菩薩,念佛禮佛,問訊頂禮等。很多人學佛,都是從親戚朋友介紹開始學佛,這些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必須心存感激。(二)戒律善知識:
以戒為師,持戒清凈,著重佛門大小戒律,如五戒,十善,八關齋戒,菩薩戒,沙彌戒,比丘戒等。并且修苦行,像過午不食,在人格上值得后學欽佩。(三)經論善知識:
以經典為主,擅于講經說法,著重于讀經,深入三藏(經,律,論),其佛學造詣之廣博,值得尊敬與學習。如有“三藏法師”之稱謂(精通經律論之法師),配合修證來講經說法,才能講到深妙。(四)修法善知識:
以持咒修法為主,著重于持咒儀軌,深入陀羅尼門,其神通感應,用于救人,的確相當靈驗。在佛門內,不少人持“大悲咒”而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靈感事跡,不勝枚舉。這種善知識,爭議性較大,端視其為人處世和人格而定。(五)福慧善知識:
以福慧雙修為主,著重人天福報的累積,也重視佛法智慧的開啟。強調入世出世皆要圓滿。此類善知識多從事菩薩道的事業,生生世世在六道輪回中隨緣度生。大至一國之君,小至販夫走卒乞丐,或出家,或居士,皆可能是菩薩道的行者,通常終其一生,默默服務奉,無怨無悔;或有因緣,也會出來弘法利生。筆者個人覺得每種善知識都很好,因時因地適應不同根器的需要,不需評論高低,加以軒輊。說不定每種善知識,都是菩薩羅漢再來示現,只是眾生眼拙識不得,這種菩薩羅漢示現的善知識,絕不會自稱自己是佛菩薩羅漢,一旦泄漏,不是往生,就是裝瘋賣傻,像豐干和尚,寒山拾得一般。(由此可知,現在世上自稱“菩薩轉世”的,難道你不覺得有問題?)
每一位精進的修行者,總是努力上求佛法,才能下化眾生,渡一切苦厄,并不太強調來歷,或是修行上種種瑞相。“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也不會太在意世間名聞利養,能自自在在,無所掛礙。四.善知識對學佛者的重要性
學佛者在修行路上,除了發菩提心外,最重要的便是佛菩薩的皈依和善知識的協助引領。佛菩薩是永生永世的依止明燈,善知識帶領學佛者找回皈依的佛菩薩。(皈依三寶佛法僧的意義,應是“僧”帶領我們“皈依”依”,而非“皈依僧”,所以真正皈依一次便可,或自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也算皈依佛菩薩,即是佛門弟子。)善知識的重要性,主要有二:(一)修行上的指導,其本身必定實證實修:
若只看經典修行,在深層的潛意識障礙和習氣,會把佛法的真諦扭曲,最后還可能固執己見,落入所知障,文字障里。(二)修行成就的鑒定:
學佛者在未成就前,要經由善知識的驗證,以免魔障侵入而不自覺。修行中有種種幻象,常造成學佛者自以為修成,就是,就是菩薩,墮入魔知魔見,學佛者怎可不小心!如同指導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對主題若無專長,指導出的論文深度實在有限。若無實證實修,恐會落入“以盲導盲”的悲慘結果,這是一般要渡眾生的學佛者的通。很多人在多讀幾部佛經后,就開始“引經據典”指導別人學佛,不然就靠點小神通,替人“指點迷津”,被天魔外道所攝而不自知。楞嚴經上己清楚說明末法時代,天魔會趁修行人有所貪求,心有障礙,“飛精附人,口說經法”。楞嚴經上如何覺知魔事,應是所有學佛者必須加以注意的。
好的善知識還會引介更適合學佛者的善知識。如文殊師利菩薩啟發善財童子發菩提心,并介紹善知識,才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什麼文殊菩薩不自己指導善財童子呢?我覺得這是文殊菩薩高明之處,讓善財童子找到自己真正因緣。一位學佛者會不會遇到自己的善知識?實在是“因”而已,過去生曾結善緣,今生遇到會倍覺親切,修行更能契合。五.善知識的迷思
現今有許多修行人的行為令筆者大惑不解。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以適應不同根器,但底下這些行徑,實在值得學佛者深思一番。(一)神通法力強是善知識嗎?
對于正常人而言,“神通”的確讓人著迷。擁有神通,便能感應常人所不知的境界,于是鬼神也來通,天魔也來通。有時宣稱他即是佛菩薩再來,神通廣大,有求必應,求事業有事業,求錢財有錢財,求法有法。佛法以“修心”為主,而此類修行者心有習氣,若有神通,正好表現出“大習氣”。諸如探人底細隱私;求指點以賺錢;到其他道場比法;暗施邪術害人;要求法者的供養愈多愈好;傲慢心強看不起其他學佛者;不明因果,強以神通介入因果等。這些行徑,您覺得像正信的學佛者嗎?這些有神通法力的修行者,仗著法力,為所欲為,相信自有因果報。如果不小心求過這類修行者,得到好處,必須在佛菩薩前懺悔,因正知見不足而走進外道;要更發菩提心,以求修行路上有善知識的因緣。(二)能通靈的是善知識?
通靈人士常能感應人道以外的眾生,故也略知輪回之苦,眾生之苦,也知道“因果”,但是對于佛法的修心開悟,明心現性,可能毫無所知。通靈的確有能力解決一些事,故我們應心存尊重,尊重他們為苦難眾生解決困難煩惱,但不能以此為學佛榜樣,更不能去學所謂的“啟靈”,把自己的慧命出借。不過,因為六道眾生都有行菩薩道的菩薩行者在渡生,只是不同于人道的方式而已,所以也不要嚴重排斥。學佛者并不能自詡為最高等,便排斥其他信仰,應以謙卑的態度,學習佛法,也要以更大的慈悲心包容其他眾生。(三)善知識看風水地理算命,使人趨吉避兇?
的確有很多人遇到過“佛道雙修的修行人”。不僅注重風水,還兼八字算命,遇有兇險時,叫人出國旅游,或貼符咒等(甚至強調一貼見效)。強調“趨吉避兇”,這種修行人的信徒還真不少,反正信徒能保平安”就好了。這里值得我們深思,佛教講“各人因果各人了”,避開兇險,不就逃避因果嗎?誰來慈悲來討因果的眾生呢?如果您的親人被殺害,兇手逃避因果,您覺得有天理嗎?學佛者對于“保平安”的觀念,可能要修正,否則和民間信仰就沒差別了。(四)領天命的善知識?
有些修行者,宣稱自己是領了“天命”,眾生趨之若騖。佛法說“眾生皆有佛性”,修行者如實修行,發菩提心,必蒙佛菩薩慈悲加持,以救度眾生,只要心的“證量”夠,也就有資格弘法利生。為什麼要“領天命”?“天命”來自天道,天道亦在六道輪回之內。在無盡的時空中,有很多佛國凈土,有很多佛菩薩都在弘法渡生,從未聽說要“領天命”,這實在是學佛者要深思。(大概領了天命后就"高人一等"吧!)修行人形形色色,怎麼決定,就看您怎麼對您的法身慧命要求了,沒有人可以替您決定。若非善知識,就當遠離。
六.“居士佛法”更需善知識居士有入世間的事業,家庭,社會等關系,又要修行出離世間,這兩者如何取得均衡呢?“世間事用世間法,出世間事用出世間法”。這里的世間事要圓滿,有賴“人間教育”。健全人格的形成,進退應對的禮節,道德文化的涵養,藝術氣質的薰陶,都是“世間法”的范圍,有賴個人充實,才有更多渡生的工具。
而修行部分,居士非出家眾,不能離群索居,戒律不多(一般為五戒,當然不起邪念的“菩提心戒”更好),佛經看的也有限,在這樣情況下,“出世間法”更有賴于善知識的指導。“居士佛法”之典范有如維摩詰居士,勝曼夫人,福慧并重,更重視去除“貪嗔癡慢疑”的心地修持。最后筆者謹以最誠之心,頂禮世間所有的善知識,因為有這些善知識,佛法才得以續存,讓末法時期學佛的我們,能有機會找回自己的面目
有些人認為:佛學自學就可以,沒必要去依止善知識.這種觀看正確嗎?為什麼?
要看你心目中的佛教是什麼了。如果僅僅是信佛,或燒香拜佛,當然沒有必要依止善知識了。
如果要一世成佛,則非依止善知識不可。因為功夫越深,內邊的各種考驗就越大,沒有善知識及時對機指導,瘋了(走火入魔)的也不在少數。
學佛修行為什麼要依止善知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見賢思齊,才能成就自己,這是人世間的普遍道理。何況要學佛修行,成就無上道。 迷路了要問向導,不然浪費生命時光,甚至誤入險地。佛陀和他教化下的有成就者就是善知識,善知識可以做向導。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的進步就會很快,目標就會更接近,難道不是嘛?選好善知識,就是選好自己的向導。千萬不要被魔鬼欺騙!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