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視同仁,不論男女,皆可皈依佛門,學習法門,但如今很多女性出家人對佛法的修行不夠,時常會出現一些不合規矩的言行舉止,這就是學佛的禁忌,這是必須要改正的,那麼這些女眾的禁忌都分別是什麼呢?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過于曖昧
很多出家女眾總是不顧及自己的身份,在和一些法師或者男性修行人談話時,總是不保持應有的威儀,總是廢話多于請法,搬弄是非,量窄妒忌,欲態百出,種種曖昧。這樣的女眾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因此建議在談話時保持最基本的距離。
不尊戒律
佛教戒律森嚴,但不少女眾總是無法遵守,內心不夠清凈,總是迷戀紅塵的事物,所以很多女眾即使皈依了,依舊不持戒律,動人道心,欲望不止,情關不禁,談何修行?滋男女情執以搏眾生同情,斷人修學心志,不識濁惡,廣言情欲,嗔恨時起。
排解無聊
很多出家女眾之所以去寺廟參加佛事活動或者去報名聽法,其實就是為了排解無聊,這一點雖然不是什麼大忌諱,但如果你是修行人,還抱有這樣的態度,那麼你修行又有什麼意義呢?排解無聊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建議用修行來排解,當然你如果是真心想要遠離那種空虛感,那麼認真鉆研佛法是可以的,這里不建議是指你利用佛法來強行排解無聊,那樣你只會對佛法產生厭惡感。
閱讀推薦:放生該怎麼做,放生的條件(上) 放生該怎麼做,放生的條件(下) 放生能明白的道理
佛法修行,不皈依能夠學佛嗎
信為皈依。相信佛說的道理,依教奉行,即是皈依于佛,為佛弟子,可以學佛。合適的時候可以找位師父做皈依儀式。什麼叫學佛修行 什麼叫做佛法 什麼叫修行
佛法 就是覺悟的方法。佛法就是活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就是學佛,修行。佛門常講「開悟」。什麼叫開悟?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這個人就開悟了。能夠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就叫「修行」。心地清凈平等,這人就「得道」了。身心清凈,智慧就開了,就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現今流行的修學法門,是凈土宗的念佛法門。常讀一部《無量壽經》,常念一句 阿彌陀佛佛號 成佛尚有余!
為什麼佛教早期禁止女性學佛
阿彌陀佛
誰說佛教早期禁止女性學佛了?你要是對女性學佛有誤解,可以看看下面祖師大德開示
凈空法師---我們要看實際環境的狀況。在古時候,真的,女眾在從前那個社會限制非常之嚴,不但學佛很少有機會,連讀書的機會都很少,所謂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規規矩矩在家里頭操作家事,照顧家庭,為家庭服務,在從前的社會。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當時的社會是如此。印度的階級觀念比中國更嚴重,所以女子修行比男子困難,而且女子修行沒有道場,非常困難。這就是女身修行比男身困難地方。
所以實在講,這難與易真正的因在哪里?因在教理。你看從前出家男眾天天聽佛講經說法,這機緣多難得。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男眾跟他行,女眾行嗎?女眾也能樹下一宿嗎?也能去日中一食去托缽嗎?不行。所以你想想這個經義你就懂得,最重要關鍵是對佛法的了解、通達、覺悟,這種機緣。
問:另外有人說,世尊在經典當中,曾說男子是七寶身,女子是五漏身(五種,五漏身),是否表明女眾修行難度比男眾大?
凈空法師答:這個事情很難講,我們要看實際環境的狀況。在古時候,真的,女眾在從前那個社會限制非常之嚴,不但學佛很少有機會,連讀書的機會都很少,所謂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規規矩矩在家里頭操作家事,照顧家庭,為家庭服務,在從前的社會。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當時的社會是如此。印度的階級觀念比中國更嚴重,所以女子修行比男子困難,而且女子修行沒有道場,非常困難。這就是女身修行比男身困難地方。
可是今天的世界顛倒,這從前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說從前修行,你看看排列順序,《高僧傳》、《往生傳》排列順序,成就最多的,比丘,出家人,修行成就最多的出家的男眾,第二出家的女眾,第三在家的男眾,第四在家女眾,這是講修行成就的。現在不一樣,現在修行成就最殊勝的,人數最多的在家女眾,其次的是在家男眾,再其次的出家女眾,最糟糕的是出家男眾。風水輪流轉,這個道理要懂,它不是不變的,這環境常常在變!所以你一定要通達原因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所以實在講,這難與易真正的因在哪里?因在教理。你看從前出家男眾天天聽佛講經說法,這機緣多難得。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男眾跟他行,女眾行嗎?女眾也能樹下一宿嗎?也能去日中一食去托缽嗎?不行。所以你想想這個經義你就懂得,最重要關鍵是對佛法的了解、通達、覺悟,這種機緣。現在不一樣,你看現在我們聽經、學教的方式手段,我們現在用電視,現在用網絡、用光盤,你在家里關起房門就可以聽、就可以學習,不一定要到現場。在從前非去現場不可。所以這就是時代在轉變,難易有差別。
總而言之,那個真正的原因,就是你學佛,你對于教義教理要通達、要了解。這經教里講什麼?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對真相愈了解得清楚,愈明白,換句話說,愈容易放下,你就不會再執著。知道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天地萬物之間,就是個緣。緣聚緣散是正常的,有聚一定有散,你何必那麼執著?所以執著就錯了。聚也歡喜,散也歡喜,這就是正常的,就是決定不要在這里起分別執著就對了,起分別執著是錯了的。所以這道理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