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能夠看見別人放生,但很多人的放生都不規范,為什麼?因為他們放生只是流露于表面,即放生了就不管了,這樣的功德其實稱不上功德,正確的放生應該要善始善終,放完了要回向,其次還要關注后續,不然放生的物種又被人捕撈了,那不是白干了嗎?所以我們更要善始善終。
相信如果大家經常去一些河流邊上,總會遇上一些做善事的人,而我們看得人會覺得很高興,因為這是在做善事,不管是做還是看,內心都會充滿歡喜,但大家是否知道放生背后的故事呢?有很大程度上,那些獲得生還的小生靈還沒有游回自然的懷抱前,就又被生意人的大網給網住,又被捉回去再次成為了商品。這一放一收,真的構成了由商人和善心人演出的生態循環。善良的人與善良的意圖與善良的行為,加在一起不一定等于善良的結果,那麼,像放生這樣的“善事”如何才能善終呢?
其實做到完美,很簡單,那就是關注后續。我們都知道放生的傳統是從古到今的,因為他是從一種善良的愿望出發的行動,所以很受人喜愛,因此我們要做到完善,一定要明白這幾個問題。一是購買動物放生實際上是鼓勵了銷售者更大規模地捕獵動物,這是善心人沒有考慮的。往往在你購買放生了一只動物的同時,已經有數只動物在獵捕和販運過程中死去了。為了解救一個動物而付出多個動物的生命,這種結果和原本善良的愿望是不相符的。
此外,很多人放生都不會計較場合,隨手就放生,但是現代科學的觀念告訴我們,每一種生物都有它適合生長的環境,不同的山林不同的河流中適合不同的動物生活,一只從海南販運到遼寧的烏龜,即使把它放人河流湖泊,它也未必能存活。所以我們做善事一定要做好準備,善始善終,不能隨手放生,那樣就不是放生,而是放死了。
閱讀推薦:禪修的利益功德(上) 禪修的利益功德(中) 禪修的利益功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