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后一個節氣,(寒露來襲冬要來)
2020-09-15 21:43:22 一年之中有著四個不同氣候的季節,每個季節古人都為其想了好多個對應的節氣,每到一個節氣都會有著不同的天氣微妙變化,秋分是秋天的標志,代表著秋天的正式到來,秋分后面的節氣是寒露,寒露來襲冬要來,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秋分后面的節氣有著什麼注意事項之類的吧。秋分后的一個節氣
秋分之后的節氣是寒露。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 寒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寒露的有什麼氣候特點
從氣候學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時10℃的等溫線,已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時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經開始飄雪了。我國大陸上絕大部分地區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貴州局部地區尚可聽到雷聲。華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區則只有幾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給冬小麥的適時播種帶來困難,成為旱地小麥爭取高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寒露時節有什麼注意事項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后,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2、適時添衣 另外,寒露過后,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3、朝鹽晚蜜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秋天我們會發現皮膚越來越干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4、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