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什麼節,月下獨飲好自在
2020-09-16 19:20:23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也有著很多經典流傳的節日,中秋節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秋節的時候是月亮最圓的時候,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吃飯欣賞月亮,月下獨飲好自在,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中秋節的一些風俗習慣。什麼是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又叫什麼節
中秋節又叫仲秋節、秋節、月夕節、玩月節、拜月節、八月會、追月節、團圓節。1、仲秋節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2、秋節根據節日時間,中秋節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節”、“八月節”、“八月半”;3、月夕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相應,又稱仲秋八月十五日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時;4、玩月節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設宴賞月的習俗,所以被稱為“玩月節”;5、拜月節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6、八月會八月會亦稱“調聲節”。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舉行。這天,種植男女青年匯集鎮上,互贈香糕、月餅、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結隊,川流過市。晚上擁出村口。到預定集合場地,進行規模盛大的調聲對歌活動;中秋節的習俗
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