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真正來歷,中秋節的由來
2020-09-17 21:37:44 過節一定是人們最喜歡的一件事情之一,因為在過節的時候,可以享受假期享受和家人朋友們的團聚,而中秋節就像春節國慶節一樣是大家最喜愛的節日之一,但是現在很多人只想著過節有放假卻忽略了過節最初的意義,所以今天就打算和大家講一講中秋節的真正來歷和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真正來歷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最初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是祭月節”,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在每年的什麼時候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在中秋節有什麼有趣的習俗
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云:"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