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立冬的風俗吃什麼 吃餃子

解夢佬 5 0

立冬的風俗吃什麼 吃餃子

2020-09-18 15:26:48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時候根據不同的天氣變化一代又一代的人想出來可以知曉天氣 變化時間和情況的智慧結晶,不同的節氣也對應著不同的天氣情況,有著對一年四種季節的節氣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立冬節氣的說法,每個節氣都會有屬于自己的風俗習慣,也會有特別的飲食習慣。
 

立冬的來歷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冬”這個字在漢文的意思里極為絕妙,一是它與凍同音,人們聽到冬聲,即會聯想到凜冽的北風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為無絲可傍身御寒的“終”字,意為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們一年可收成或勞累的時間也應該結束了,是收藏、補冬和養精蓄銳等待來春的時候了。

立冬的風俗習慣

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立冬吃什麼

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里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著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好吃不過餃子”,在秋冬之交,餃子當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北京、立冬有哪些習俗:天津一帶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