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什麼講究,有什麼忌諱
2020-09-21 20:20:38 眾所周知在咱們中國有著很多從古時候就開始在民間流傳的民俗節日,古人想出這些節日的時候不單單是一個節日那麼簡單,更是有著其特殊的意義,每個節日都有著蘊含的故事和在節日那天的特殊講究,今天要說的是和冬至有關的說法,冬至也是一個比較為眾人所知道的節日,也很多人想要了解。冬至的習俗
祭天和祭祖:冬至作為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別稱冬節、交冬,從中國的周代開始,在古代的宮廷中和民間就開始舉辦祭祀活動,以求國泰民安、家庭和睦,以至于后來人們就開始對冬至尤為推崇,而“冬至大似年”的說法也是由此而來。吃冬至肉:在中國的古代南方比較大戶的人家冬至都要掃墓,掃墓之后會為同姓宗族的人分發“胙肉”。分發時也有講究,原則上按學歷的高低來進行分發,學歷越高的家庭則分到的“胙肉”越多,以示鼓勵;而又格外照顧老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則按年齡的大小分發,年齡越大則分到的“胙肉”越多。
九九消寒: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對冬至也是尤為的講究,在冬至入九之后,文人和士大夫的這類人就會舉辦消九活動。所謂消九,就是相約好友者九人飲酒,桌上放九碟九碗,因九與酒同音,便有了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有什麼講究
冬至不宜出門在冬至時期忌出遠門。冬至后白日漸長,陽氣始生,須安息靜養。
此外,冬至前三天正處于交運期的人,一般不宜出遠門。所謂的交運期指大運的變換的時間,這個時候最好處于一種最和諧、最安穩、最吉利的環境。
冬至不宜回娘家
在我國北方部分地區認為女人冬至不能回娘家,這是由于傳統習俗中對女人“三從四德”封建禮教的約束。過去的媳婦會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候回婆家的習俗。此外,還有一個說法是冬至媳婦回娘家,夫家的家道就會衰落。雖然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遵循這些舊習,但依然有個別地區的人為了討個吉利將此延續下去。
冬至不宜搬家
冬至期間不宜搬家的傳統,一方面是因為冬至過后天氣寒冷,一方面是從搬家風水學的角度看,冬季的寒氣會破壞家中的興旺之氣。另一方面,和冬至不宜婚嫁的原因類似,冬至前一天處于離日,古人總結認為不吉,并不適合進行像搬家、結婚這樣的大事。另外,在搬家風水學中,最忌諱遇到搬家的兇煞方,而冬至期間天坑在東北方,從風水角度來看也是不太吉利的。
冬至的含義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