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的古詩和小故事 春天的花開
2020-09-22 20:26:57 從古至今出過了多少有才華的文人墨客,他們都在文學史上做出了各自的貢獻,而春天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很多著名的古詩詞等等都是為了描寫春天的,而立春有代表著春天即將要來到,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和立春節氣有關的故事以及立春的有趣小故事。立春節氣是什麼時候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歷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歷每年2月3-5日(農歷正月初一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立春的小故事
傳說,在明朝年間,有個知府,在上任的頭一年的春天,氣候非常寒冷,而且時間也冷得很長,雖說立春已有個把月了,花草樹木都未看見發芽。知府心想這不是一個好兆頭,他急于想見到樹草花木發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尋找發了芽的樹枝送到知府里。如誰送得早,就有獎賞。
次日,便有一個姓吳的和一個姓周的兩個人,找到了幾枝發了芽的楊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門。知府見了,心里自然大喜,認為是送來了吉祥。吳、周兩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賞。知府又要他們兩人明年更早些來報春。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吳兩人手持發了芽的楊柳,各入還拿了一面小鑼半邊特制的鼓,一齊來到知府衙門報春。他們一邊敲鑼,一邊唱起自己編的一些好聽的吉利奉承話。知府格外高興,又給了周、吳二人雙倍的獎賞。這樣一來,周、吳受賞的消息傳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
來年,其他百姓也仿照著周、吳二人的樣,成群結隊地上衙門報春。知府見到這樣多的百姓都來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銀錢賞給百姓。知府便對大眾說:“報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萬民之福。你們可以拜吳、周二人為師,到各地村莊的鄉親們家里去報春。本府從今后,在立春時節辦個盛大的迎春大會,與民同樂。”自從那時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風俗。
立春的古詩詞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唐 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
唐 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
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
立春
宋 范成大
彩勝金旛夢里,茶槽藥杵聲中。
索莫兩年春事,小窗臥聽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