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除夕這天為什麼要貼春聯 提高節日氣氛

解夢佬 7 0

除夕這天為什麼要貼春聯 提高節日氣氛

2020-09-25 15:25:06   除夕不單單是舊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承載著迎接新年的任務,很多人家都會把舊的一年家中的一些東西進行更換,這樣做也有著過去已經過去好好面對新生活的意思,春聯基本上就是每家每戶過年的時候都會更換的東西,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過年換春聯但是也有很多人忘記了除夕貼春聯最初的說法。
 

出席為什麼要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春聯的發展

過年貼春聯的發展

春節貼春聯的中國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貼春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大臣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初一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當他行至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閹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即揮毫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推崇,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推崇,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貼春聯的典故

據說五代時的后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谷豐登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