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為什麼叫除夕 歲除除夕
2020-09-27 19:04:15 中國民間有著很多很多的節日,盡管有著那麼多的節日,但是每個節日都會有著每個節日專屬的名稱,那麼除夕為什麼要叫除夕呢,像國慶,冬至,春分等等的節日都是可以很簡單明了的讓人明白這個節日的意義,除夕是因為大家叫多了于是便這樣叫,那麼究竟其中有著什麼樣的說法為什麼這樣叫呢。除夕的意義
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風俗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的來歷是什麼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爾后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后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知道它住在哪兒。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知道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后,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做“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風俗
除夕的風俗:年夜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