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大年三十嗎 不是必然的
2020-09-27 19:51:48 大年三十這個詞匯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出現在人們的最里面,說到這個詞的時候相信大家也就能知道春節就要到來了,一切關于春節的東西可以慢慢準備起來了,那麼除夕是大年三十嗎,除夕也是和春節有關的詞匯,在這一天會有什麼有意思的風俗習慣呢。不妨看看今天的文章來了解了解這些說法。除夕是大年三十嗎
除夕夜必然是在大年三十嗎不是的,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是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的最后一天晚上,也就是大年初一前夜。翻開農歷日歷,你會發現有些年份的臘月二十九后面緊跟的便是春節,竟然沒有我們常說的大年三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還是要從歷法的規則上講起。
我國的歷法一共分為3種,分別是:陰歷、陽歷、陰陽歷。其中陰歷被稱為月亮歷,是按照月亮的月相來推算的歷法,我們平時所說的回歷就是陰歷的一種,它一個月的時間約等于月相的更替周期29.53天。而陽歷被稱作太陽歷,是指按照太陽運行規律安排的歷法,比如中國的公歷,它的一年約等于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約有365.24天。
什麼是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歷史溯源“除夕”起源于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中記載說: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邪鬼。這就是“除夕”節令。最早提出“除夕”這個名稱的,則是西晉的《風土記》。
除夕的習俗
貼春聯: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平仄合律、對仗工整,用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于楹聯的一種。祭祖:據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