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新年有哪些節日風俗 大年初一習俗多

解夢佬 7 0

新年有哪些節日風俗 大年初一習俗多

2020-10-02 12:58:35   中國地大物博,不僅人口眾多人才輩出,更是有著五十六個民族不斷的產出人才,為祖國貢獻美麗的文化,時至今日一些古時候留下來的東西已經被人們遺失了很多,國家也一直在重視保留過去的文化,但是時代的發展太迅速了,還是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一些以前的習俗,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在新年的時候有著哪些的節日風俗。
 

新年有哪些節日風俗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新年的食物特點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于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餃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里。吃到硬幣的人,象征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長壽等。
 

新年的一些注意事項

過春節千萬不要說不文明的話,一定要說吉利的話,尤其是有關死什麼的詞,最好關于si這個音的所有詞都不要說,一定要說恭喜發財這樣的拜年喜慶的話。還有就是不要說什麼東西沒有了要說有余或者剩下;
其它:初一初二不要洗衣服,初一早晨不要吃稀的東西不要被人催起床,還不能午睡,也不可以跟還沒起床的人拜年。還有就是不可以被別人掏口袋,不要去討債,還有一些什麼不能動針不能動斧頭什麼的,也都是一些比較古老的習俗,現在的人應該很少有人相信這些了,不過還是最好不要去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