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哪些節日風俗 民俗節日的意義重大
2020-10-03 21:01:55 春節的時候除了吃年夜飯守歲之外,還有沒有什麼獨屬于過春節的時候才會有的節日風俗呢,很多年輕人都慢慢的開始覺得年越過越沒意思了,其實并不難理解他們會這樣想,不單是年齡的增長和生活壓力的原因,更是因為很多人已經忘記了一些有趣的節日習俗了,所以會覺得年味越來越少。春節有哪些節日風俗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春節節日風俗的意義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春節除風俗外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
忌吃稀飯,稀飯以前是窮人家吃的食物,所以新年吃稀飯會觸霉頭,代表來年財運會受阻。忌殺生,若在新正殺生,恐怕會惹來血光之災。
忌諱向人要債,也忌諱付錢給別人,這樣才能守財。
忌睡午覺,俗話說:「男睡田崩,女睡廚垮」。睡午覺是偷懶的象
征。
新正忌諱打破東西,打破東西是破運的征兆,萬一打破了則必須用一張紅紙或紅布將碎片包起來置于神桌下,并口誦「碎碎(歲歲)平安」,初五過后再拿去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