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叫春節,吃餃子貼窗花的寓意
2020-10-03 20:52:05 春節為什麼要叫春節呢,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一件事情,好多人只知道從自己有記事起就一直有著每年都會過春節的說法,也知道春節代表著新的一年來到的節日,那麼春節為什麼要叫春節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順便說說在春節吃餃子貼窗花有著什麼寓意。春節為什麼要叫春節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由來
春節古稱“正旦”、“歲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在發布的《內務部關于中華民國改用陽歷的通諭》中,明確將年節稱為“春節”。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春節俗稱“過年”
春節習俗的意義
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春節是個歡樂祥和、合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春節有沒有需要注意的事項
避免掃地或倒垃圾,以免掃掉家中的財氣,此禁忌初五過后方可解除。忌吃稀飯,稀飯以前是窮人家吃的食物,所以新年吃稀飯會觸霉頭,代表來年財運會受阻。
忌殺生,若在新正殺生,恐怕會惹來血光之災。
忌諱向人要債,也忌諱付錢給別人,這樣才能守財。
忌睡午覺,俗話說:「男睡田崩,女睡廚垮」。睡午覺是偷懶的象
征。
新正忌諱打破東西,打破東西是破運的征兆,萬一打破了則必須用一張紅紙或紅布將碎片包起來置于神桌下,并口誦「碎碎(歲歲)平安」,初五過后再拿去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