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為什麼要放鞭炮 年初三小年朝放炮
2020-10-15 18:08:42 有一種習俗現在在大城市基本上見不到,但是在小縣城或者是鄉下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見,那就是過新年放鞭炮,隨著環境污染的越來越嚴重,到了現在放鞭炮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常見的事情了,但是在過去過新年放鞭炮基本上是每家每戶都會做的一件事情,今天就來說說在春節的時候什麼時候要放鞭炮。正月初三為什麼要放鞭炮
因為初三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所以要放鞭炮。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大年初三還有什麼說法
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谷子的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全國各地大年初三的習俗
東北 掃帚日每年的正月初三,不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稱之為“掃帚日”,因為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掃院落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要從外往里掃,這表示聚財的意思。
山東 初三初四回娘家
“過完年,回娘家”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時間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煙臺、萊蕪、聊城等地,卻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需要注意的是給父母帶的禮物數量一定要是雙數的,女方父母家里也會準備好豐富的酒菜來招待女兒女婿。
甘肅 送灶神
在西北農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這天是要送灶神的。從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請回灶神爺貼在灶臺中間,并擺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寓意保佑家里面五谷豐登,來年莊稼有好收成,全家人豐衣足食,年年有余。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爺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