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元宵節觀燈的習俗是從什麼開始形成的 元宵節觀燈的意義

解夢佬 7 0

元宵節是春節過后的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很多的別名,比如說元夕、元夜等等,而元宵節也有許多的習俗,比如說吃元宵、踩高翹等等,同樣的,元宵節也有觀燈的習俗,說起這個習俗,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習俗形成于什麼時候吧。

元宵節觀燈起源于哪個朝代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還有一種說法是元宵節點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而元宵節又名上元節,所以這天晚上要燃燈。

元宵節不亞于七夕

在古代元宵節,其實是一個不次于七夕節的浪漫節日,因為在古時候屬于封建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年輕女子是不允許自由外出活動的,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元宵節晚上的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年輕女子們在這天晚上可以結伴出來游玩,賞花燈。未婚男女們便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元宵節的地方風俗

在海南地區,等到元宵節過完才算過完了春節,在海南文昌,正月十五會有“搶燈裘”這樣有趣的活動。燈,在海南話中與“丁”同音。在文昌,正月十五晚上,當人們高舉著自己所扎的燈籠在村里繞一圈,掛到村里的公廟時,尚未孕育的夫婦就要前去搶得已孕育孩子的父母所扎的燈籠,求得來年能夠有孩子。待來年如愿生了孩子之后,自己也要扎燈籠掛到村里的公廟,進行還愿,而這時,別的沒有生育的夫婦就可以進行“搶燈裘”的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