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正月十五元宵節舞獅子有何傳說及由來

解夢佬 10 0

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到了元宵節這天,人們就會有許多的慶祝活動,比如說舞獅子,古人將獅子視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夠驅邪鎮妖,保佑平安,所以在元宵節這天,很多地方都會有舞獅子的習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舞獅子的傳說和由來。

元宵節舞獅子的傳說

據說在很久以前,在粵東的崇山峻嶺中,有一頭修練千年的獅子經常作惡吃人。人們無可奈何,沒有辦法收服它,所以就向玉帝上報,玉帝指派紫薇星君下凡伏獅。紫薇下達人間,得終南山大頭和尚相助,雙雙施展法術,與獅子展開搏斗,久戰而未見勝負。不過,經過如此抗衡之后,兇獅精疲力竭,漸漸改變了性情,在紫薇星君和大頭和尚牽制之下,四處戲耍悠游。他們所到之處,人畜興旺,五谷豐登。后來,人們仿照獅子、紫薇星君、和尚戲耍的動作春節要到了,漸漸形成一種民間娛樂形式——舞獅。這種習俗流傳至今,獅子和紫薇星君與大頭和尚的形象也發生了不少改變,由于舞獅象征著吉利,又非常具有娛樂性,因此很受民間群眾的歡迎。

舞獅子的由來

在民間,每逢節假日或集會慶典,民間都會以舞獅來助興,而元宵佳節也是適合舞獅的傳統節日,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于軍隊,后來傳入民間的,這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

舞獅子活動介紹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舞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