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兒給自己的父母拜年的日子,但是過了這天女兒就不會再回娘家了,為了緩解父母們思念女兒的情緒,所以在正月十一這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子婿日”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子婿日”究竟是什麼意思。
“子婿日”是什麼意思
在傳統文化中,正月十一是“子婿日”,這天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一般來說,在民間,正月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正月初十過后還剩很多,所以為了避免浪費,就會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為什麼會有“子婿日”
“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這個習俗由古至今都有。為什麼專門要設立一個女婿節呢?這與古代婦女的地位有點關系。按照習慣,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家給父母拜年,但當天下午就得返回夫家。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在這樣一個普天歡慶的日子里,父母們該是多麼思念出嫁的女兒呀。所以人們特意把這天設為女婿節,好讓父母能在春節期間看到自己的女兒,讓女婿帶著女兒再回家一次。
正月十一的習俗
“行頭橋”是潮汕一種重要的民俗事象,具有濃厚地方色彩。正月十一日晚開始的“行彩橋”,也被稱為“行橋頭”。在這天晚上,人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興致勃勃向彩橋涌來。“行頭橋”時,人們采下橋頭的榕枝竹葉,并各作四句:“摘榕葉,日日有錢揸(拿)”。拿回家里插在門楣上,以祈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