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都不缺的字
七曜,又稱七政、七緯、七耀,是七大行星的一種總稱。中國古代將日(太陽)、月(太陰)與金(太白)、木(歲星)、水(辰星)、火(熒惑)、土(填星、鎮星)等稱為七曜。
下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七個漢字的 吧:
甲骨文之土,三例都像地上土塊之形,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金文土字填實,本為常例,自歸象形。戰國文字之一、二例,上承甲、金文之形,顯而易見,應少爭議;唯其第三例,土塊之點改易為「十」,頗離原形,不過卻可為篆文之土找到演變之跡,歸於象形。隸書之土,承自篆文,顯而易見。至於另一形之右方多一點,實屬書寫的飾畫,隸、草書多見,應無關其六書的歸屬。楷書承於隸、篆,可謂顯明,自宜歸於象形。或說土為社主,像木或石製成的標幟,屬象形(《文字析義》,P.263),可備一說。
“七政”是古天文術語,亦稱“七曜”、“七緯”,其意思說法不一。一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二指兵法指人、正、辭、巧、火、水、兵為七政。三是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日月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五行學說的意義包涵借著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侵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學說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我國悠久燦爛的治水文明、青銅冶煉技術、陶瓷燒制技藝都可謂是五行的藝術。她是哲學,在人生上采取的是“順其自然的態度” 。
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相互作用而產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產生,那麼五行作為一種實質性的事物形態,它產生 也不會例外,也必然由為基本材料生成。
馬王堆帛書《易》說:“故易有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有焉······”金、木、水、火、土每一行的本質都陽。
以上就是與金木水火土都不缺的字相關內容,是關于五行的分享。看完高雅大氣四字成語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