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的時候另一半就注定了
這是 于一名讀者的自述:我的母親在我七歲那年就走了,我以為她會回來,但是從那年春天我就再也沒有見過我的母親。
我從來沒有恨過母親,因為如果是我在她這個角色里,也會選擇逃走,因為她嫁的男人不是一個好丈夫,更不是一個好。
一輩子嗜酒如命,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我都忘記了他因為醉酒被送進醫院急診多少次。
最可怕的不是他爛醉如泥的樣子,而是她酒后對于母親所做的一系列暴力行為。
母親是個傳統的農村女人,她樸實善良,當初是因為父母那一輩定了娃娃親,她才和結婚的,可以說母親要嫁給誰是真正從一出生就注定的。
婚后的她特別樸素,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心靈手巧,為了幫我掙學費,她每天都會做手工活來貼補家用。
可是卻不珍惜她,只要有一不開心的事兒,他就會罵母親,如果母親不讓他喝酒,他甚至會拿酒瓶去敲母親的頭。
每次他們打仗的時候,家里就是一片狼藉,而母親的臉上也總是掛滿傷痕,我很少和說話,因為內心對他充滿了敵視感。
母親后來實在忍不下去了,走了,留下了我和住在一起。
依舊是愛喝酒,只不過他現在撒氣的對象已經轉移到了我身上,他雖然沒有打過我,但經常責罵我。
不知道后來是不是因為爺爺去世的原因,變得沉穩了不少,在我記憶里做過最溫暖的事就是下雨天的時候送我上學。
村里的山路非常不好走,他穿著雨衣背著我,把我送到了學校,那是我之一次感受到了父愛的溫暖。
可是由于母親的原因,我心里暗暗發誓,長大后一定不要找一個像這樣的男人。
通過自己的努力,上了這邊的一所大學,終于走出了大山,也逃離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的因素,我和異性的關系并不好。
但是后來我還是戀愛了,他對我特別好,性格很溫柔,在他那里我似乎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父愛。
人和人之間之所以能夠成為親密的關系,進而發展為愛情,并不僅僅是由于緣分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
所以啊,你將來要嫁的男人,從你出生時就已經注定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
情感對象的互相替代
以上的那位讀者,她所處的原生家庭是破碎不堪的,并且在她的孩童時代,給她留下了童年的陰影。
父母的婚姻讓她有些不相信愛情,與此同時的所作所為也加重了她對男人的排斥,所以在成年之后她是十分反感男人的。
但是后期她遇到了一個和性格完全相反的男人,他溫柔善良并且能夠照顧她,也最終打開了她的心扉。
這是因為她在兒時缺少了父愛,而他恰恰彌補了她心理上的空白和情感的缺失。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不僅僅男性有“情結”,而女性也會有“戀父情結?。
如果在女兒小時候給予她的是一個榜樣的作用,那麼在她之后所找的對象一定會與他的在性格氣質上面非常的相似。
相反,如果起到的是一個反面的作用,那麼他在尋求對象的時候,一定會尋找一個具有互補型人格的男人。
人格塑造后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更好的老師,影響著她對于人格的塑造。
精神分析學家科胡特說過: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父母的人格特點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塑造,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所作出的是什麼樣的行為,包括父母是什麼樣的關系,都會決定著孩子長大之后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父母本身是自私自利的,當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爭吵的時候,他們沒有去批評自己的孩子,而是告訴孩子就該去責罵別人,自己就應該享有某種利益,漸漸的就會使得孩子潛意識里將自私認為是一種正確的行為。
在我們進入之后,就已經具備了愛人和被人愛的能力,在這期間如何去愛人,如何享受被愛是需要別人去指導的,而父母在這期間是起著主要作用的。
人格特征是一個人行為和生活的基本人生底色,原生家庭對于個體的人格恰恰起著一個塑造的作用。
總之,你將來要嫁給什麼樣的男人,從一出生就注定了,如果你遲遲不敢進入婚姻,始終不相信愛情,甚至在親密關系里缺乏安全感。
那麼在這個時候你要避免去焦慮,而應該冷靜下來去回憶,在童年時刻那些遺留下來的創傷和陰影。
幸福的關系是可以治愈你的,而不幸的關系則會令你更加痛苦不堪,完善自我,理智地面對另一半,好好愛人。
參考資料:《精神分析理論》、《原生家庭》
The End –
| 心理師付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
微信 :戀愛婚姻心理
以上就是與人出生的時候另一半就注定了相關內容,是關于婚姻的分享。看完一出生命運早已注定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