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光緒丁酉年是公元哪一年,光緒庚戌年是公元哪一年

解夢佬 3 0

光緒丁酉年是公元哪一年

在,中國有一項領先世界的人才選擇制度,那就是科舉取仕制。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于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和主要以成績定取舍三個顯著的特點。

狀元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科舉考試,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之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最后的文狀元劉春霖書法

狀元是人中龍鳳,幾年才出一個。進士科始于隋煬帝,但由于歷史湮沒,隋煬帝時的開科情況今已不祥。在中國科舉史上,有名可考的之一個狀元(文狀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河北人孫伏,最后一名狀元也是個河北人,是光緒三十年(1904)被點狀元的的河北肅寧人劉春霖。

步射

除了讀書人能通過層層選擇入朝為官外,王朝給習武之打開了一扇晉升之門,那就是武舉考試。武舉選人的歷史比文舉相對要晚那麼些年,是始于武則天當政時期。唐代武則天始創選拔武將的武舉考試,至清朝時改稱武科。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相對于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而武舉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進士。

馬射

最后一場武舉科考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比文科舉結束早了6年。張三甲成為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位武狀元。

張三甲,字鼎臣,號魁軒,又名榮甲,清光緒丙子年(1876年)生于開州(今河南濮陽)戶部寨村。張三甲自幼因受父輩棄文習武,及長武藝日精,不管是槍、刀、劍、戟,還是、軟鞭等各有獨至之處,尤以大刀起舞稱著鄉里。

舞刀

習得文武藝,貨于帝王家。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張三甲也同許多武術愛好者一樣,去參加武舉鄉試,并考中武舉。

在清朝,考個武舉人并不光是有身蠻力就夠了,還得多才多藝。我們看一下清朝武舉的考試科目就會發現,這比考駕照難多了。主要考試項目為:先試馬步射,馬射二回六矢,中三為合。步射九矢中五為合。之后比力氣,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十、三百斤。武術成績合格了,還要進行筆試,純粹會打會殺的文盲是中不了武舉的。

舉石(劇照)

有了武舉的身份,就可以進京參加更高級別的會試了。那天,恭親王奕忻便服到校場看諸子演練,見張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便心生喜愛,便主動收在門下。會試時,三甲弓、刀、石樣樣精熟,技壓群雄,名列榜首。

張三甲的伯樂恭親王奕忻

殿試時,張三甲雙手擒起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耍起來如翻舞,套數多變:一會兒蛟龍潛水,人刀伏地,如驚濤;一會兒鯤鵬展翅,凌空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勢。作為主考官的光緒帝立即就被張三甲的精彩表演吸引住了,當即龍顏大悅,欽點張三甲狀元及第。雍正五年(1727)規定,武狀元授御前一等侍衛,如此,張三甲就成了光緒帝的身邊人了。

御前侍衛(劇照)

清代的武會試,自順治三年(丙戌)開科,到光楮二十四年(戊戌)截止,一共進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也就是說一生了一百一十二個武狀元。張三甲有幸成為科舉制度下的最后一名武狀元。

中了狀元的張三甲,一下子從農家小子變成門生,很是風光。令人遺憾的是,在三甲高中、其妻喜產貴子的雙喜日子里,張三甲卻因操勞過度憂愁國事而疾。月余不治而亡。

以上就是與光緒丁酉年是公元哪一年相關內容,是關于光緒的分享。看完光緒庚戌年是公元哪一年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