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農歷算命最準免費,農家歷2022 黃道吉日查

解夢佬 4 0

農歷算命最準免費

所謂農歷、陰歷、陽歷,都是歷法。

歷法就是人為地設計出一年的月數、日數和月的日數,它們跟天體運動的周期有一定關系,歸根結底都是生活中的地理。

世界上各個和的歷法很多,所有的歷法都可以歸納為三類:太陽歷、太陰歷和歷。

太陽歷簡稱陽歷,目前全用的公歷就是太陽歷的一種。

太陰歷簡稱陰歷,是目前全世界教的共同歷法。

歷是一種兼顧太陽歷和太陰歷的歷法,既有陽歷成分,又有陰歷成分,我國傳統的農歷就是一種歷。

首先明確幾個地理概念。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個朔變化的平均周期是29.5306天。地球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圈是365.24219天,稱為一個回歸年。

一、太陰歷

我國古稱月亮為太陰,顧名思義,太陰歷就是根據月相變化即朔的長度而建立的歷法。

太陰歷的目標就是追求歷月的平均長度與朔的長度一致。

朔變化的平均周期是29.5306天,因此太陰歷的歷月平均長度要盡可能接近這個數字。陰歷的每一天要反映出月相特征,有其月相意義。陰歷全年分12個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單數為大月,每月30天;雙數為小月,每月29天。因為月相平均變化周期是29.5306天,要在這個數字左右晃,又要保證天數為整,所以每月是29天或30天。

保證天數為整,這是所有歷法的基本原則。

這樣,一個陰歷年就是:306+296=354天。這就是一個陰歷年的長度,與陽歷不同的是,陰歷沒有閏年的說法。

這說明什麼?說明陰歷一年的長度與回歸年(365.24219天)毫無關系。

陰歷的每個月天數:

354/12=29.5天

比一個朔(29.5306天)少了0.0306天。

古老的歷法設置了一個規則,30年一共有360個歷月,設置191個大月和169個小月,咱們再來算算:

360個歷月天數為:

19130+16929=10631天

360個朔天數為:

36029.5306=10631.016天

這樣二者就非常接近了。

那問題來了,360個歷月里哪個是大月?哪個是小月?它不像陽歷是固定的,要根據計算才能定。根據月相變化,朔定為之一天,即初一。上弦月時是初七、初八,十五或十六時為望,此時是滿月。二十二、二十三時是下弦月。朔望周期近于30天的定為大月,近于29天的定為小月。一般在15個歷月中,有8個大月,7個小月。

陰歷一年長354天,比回歸年少11天,經過3年就少了1個月,大概16年就少半年,然后你會發現寒暑倒置了。

因此,這種歷法與四季變化不能相,也不適合安排農業生產。

隨著時間發展,各國歷法都不采用太陰歷,盡管幾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是從太陰歷開始的。

目前使用陰歷的主要是,它是全世界教的共同歷法,知道了陰歷就能理解教的活動安排。

二、太陽歷

太陽歷又稱陽歷,從名字就能看出,它是根據太陽建立的歷法。太陽歷追求的是平均年的長度與回歸年的長度一致。

現行公歷是源于的歷法,它是太陽歷的典型代表,目前全用。

地球繞日公轉一圈大概是365天,準確的數字應該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換算成天,是365.24219天,稱為一個回歸年。

公歷經過了幾千年的歷史才形成我們今天的樣子,這幾千年中人類對它進行了各種改造,目的只有一個,追求平均年的長度與回歸年的長度一致。這種歷法把一年劃成12個月,每個月的天數與朔沒有任何 ,這與陰歷不同。

公歷有一個重要口訣,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河水泛濫與天象有關,他們把一年定為365天,把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作為一年的之一天。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定為30天。一年還剩5天作為年終節日,不計入某個月,這就是古埃及的太陽歷。它一年的時間是365天,比回歸年少了5小時48分46秒,也就是0.24219天,4年相差近1天。120年后相差近30天,等于1個月了。隨著歲月流逝,寒暑都倒置了。

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愷撒在埃及太陽歷的基礎上,引入了閏年概念,平年為365天,第4年為閏年,加一天為366天,這就是“四年一閏”。

這種歷法將一年的12個月分為大月和小月,單數月為大月,每月31天;雙數月為小月,每月30天。二月比較特殊,平年為29天,閏年為30天。

這個歷法與現今的公歷已經比較相像了,是現今公歷的前身。儒略歷將第七個月以愷撒的名字命名,改名“儒略月(July)”,以紀念這次。

緊接著在公元前9年,愷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又對歷法進行了。他把自己出生的月份8月改成了他的稱號,英文8月是August,就是這麼來的。同時將8月、10月和12月都改為31天,2月、9月和11月都減掉一天,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這與我們現行公歷每月的日數完全一樣,稱為奧古斯都歷。奧古斯都歷只是改變月里的日數,沒有改變年的長度,所以只能說是儒略歷的一種。

儒略歷設置了“四年一閏”的規則,但是由于一年是365天,每年多出0.24219天,四年多出0.96876天,其實不到一天,四年一閏就多算了0.03124天。平均在每年,就是每年多算了0.00781天。每過128年多出0.99968天,將近一天。于是又要,這個歷時一千多年。

直到15世紀70年代,一名叫吉.利里奧的意大利退休醫生在退休后決定要修正日歷。他把方案提交給了當時的教皇格列高利十,方案里最著名的就是每400年要減掉3個閏年。

教皇很多人研究討論,最終被教皇采納,并于1582年頒布,稱為格里高利歷,即現行公歷。

格里高利歷最重要的就是“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根據儒略歷每年多算了0.00781天,那麼400年,就多出3.124天,約3天。

為了追求平均年與回歸年一致,每400年就要減掉3天,即3個閏年。

格里高利歷規定,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即使年份是4的倍數,但不是400的倍數,也不能是閏年,這樣400年里正好減掉3天。

格里高利歷在400年里,有平年303個,閏年97個,咱們拿出計算器再算一算:

(365303+36697)/400=365.2425天

格里高利歷平均年長度已經和回歸年非常接近了。但是還是有誤差,平均每年相差近0.00031天,3300年就將近一天。

我國在1912年采用了公歷,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仍采用公歷,同時保留我國農歷和二十四節氣。

三、歷

歷是一種協調太陽歷和太陰歷的歷法,有陽歷成分,也有陰歷成分,但陰歷成分是最基本的。

我國傳統的農歷就是一種歷。農歷又稱陰歷、舊歷、夏歷。平時大家所說的陰歷就是指我國的農歷,但它與太陰歷有本質區別。

為什麼說歷既有陰歷成分,又有陽歷成分呢?因為它的歷月體現陰歷,歷年體現陽歷。

歷的歷月制度歷的體現,即其歷月是以朔的長度為基礎的,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于朔。這個跟太陰歷是一致的,歷月中的每一天都有其月相意義。

歷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大小月不一定間隔出現。平年一年的天數是354天或355天。

我國的農歷把朔定為之一天,即初一。上弦月時是初七、初八,十五或十六時為望,此時是滿月。二十二、二十三時是下弦月。朔望周期近于30天的定為大月,近于29天的定為小月。

歷的歷年制度是陽歷的體現,即其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于回歸年,這個又跟太陽歷一致了。

但是公歷一年是365或366天,比歷的12個歷月的日數多11天,所以歷采用了設置閏年的來調整。目的是讓歷的月份與四季大致吻合,不至于出現寒暑倒置的情況。

但陽歷的閏年與公歷的閏年有本質區別。公歷閏年仍是12個月,閏年比平年多一天,這一天就多在2月里。歷是閏年有13個月,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這個月是閏月,采用陰歷制度,所以是29天或30天。這樣一個歷閏年大約是384或385天。

這與公歷的一年差別很大,為了追求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一致,還給想辦法。不同的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設定的規則不同。我國的農歷歷史由來已久,在公元前就已經設定了19年7閏的規則。

農歷的19年7閏有朔的數目為:

1212+713=235

235個朔的日數為:

23529.5306=6939.691天

19個回歸年的日數為:

19365.24219=6939.60161

可以看出,二者已經非常接近了,在19年中僅差0.08939天。

一年相差:0.08939/19=0.0047天

每213年就有一天誤差,因此即使采用“19年7閏”的規則,我國農歷每200年左右就要修正一次。

又出現一個問題,農歷閏年是多出一個閏月,把它放在哪個月?在秦漢時期就有規定,后來隨著時間發展,規定必須與二十四節氣相 。也就是說,閏月在哪個月是由二十四節氣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實行公歷后,需要同時保留傳統農歷和二十四節氣,因為它們密不可分。

四、農歷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利用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智慧創造的,最初指導農業生產,隨著時代變遷,至今對我們的衣食住行還有影響。2022 年,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合國教科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其實也是一種歷法。

太陽歷追求的唯一目標就是平均年的長度與回歸年的長度一致。現行公歷設置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的規則,但每3300年仍差一天。而二十四節氣每一年的長度都與回歸年完全相等,所以說它是一種特殊的陽歷。

二十四節氣反映的是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周期。把黃道按太陽黃經等分為24段,每段15度(360/24=15),稱為1氣,共計24氣。

二十四節氣分為兩組,節氣和中氣。

一組是太陽黃經15度的單數倍,稱為節氣。如清明時太陽黃經為15度,立夏時為45度……一年有12個節氣。

另一組是太陽黃經15度的雙數倍,稱為中氣。如谷雨時為30度,小滿時為60度……一年有12個中氣。

具體哪些是節氣,哪些是中氣,詳見下表。

從表中能看出,兩個節氣間必有一個中氣,兩個中氣間必有一個節氣。

我國農歷,以12個節氣把回歸年分成12個節月,節氣就是節月的起點和終點,中氣就是節月的中點。

前面咱們算過節月的平均長度為:

365.24219/12=30.4368天。

農歷一個月的長度是29或30天。一個節月的長度比一個農歷月的長度長,也就是說,節氣和中氣在農歷歷月里的日期會逐日推遲,最后會出現在某一個歷月里,只有節氣沒有中氣的現象,這個月就叫“無中之月”。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是農歷中的閏月。

那所在的這一年要加出一個月,這一年就是農歷的閏年。這個閏月出現在農歷某月后,就叫閏某月。比如2022 年庚子年有個閏四月,就是這個月沒有中氣,又是在農歷四月后,所以叫“閏四月”。

農歷的月序號也是由二十四節氣確定的。

我國采用“以中氣定月序”的原則,還記得前面說的十二個中氣嗎,就是太陽黃經15度的雙數倍。例如,有雨水出現的農歷月份定為正月,春分出現的月份就叫二月,谷雨出現的月份叫作三月,依次類推。注意一點,農歷叫正月、二月……十月、冬月、臘月,一般沒有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的說法,與公歷不同。

具體中氣與農歷月序的關系詳見下表。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農歷哪個月是29天?哪個月是30天?具體到哪個月沒有中氣?

這確實挺復雜,所以這項計算工作是由紫金山天文臺專門負責的。首先農歷的每一個月初一都是“朔”,十五都是“望”,這個就需要準確計算和觀測,定出大月和小月。大小月有可能間隔出現,也有可能連續兩個大月或連續兩個小月。然后再配合二十四節氣,滿足中氣定月序,再計算閏月。

五、幾種歷法優缺點比較

公歷是目前用的歷法,它的優點是簡單好記,每個月天數固定,而且與四季變化吻合,歷年的平均長度非常接近回歸年。缺點是每個月天數相差有點兒大,例如1月是31天,2月就變為28天,3月又31天,不利于安排生產生活。

陰歷每個月都體現月相意義,但缺點是與四季變化沒有關系,會出現寒暑倒置的現象,也不能指導農業生產,因此目前只有教在用。

歷的好處是歷月體現了陰歷,與朔一致,每天都能體現月相,看著月亮就能大概估計是哪天。知道了陰歷日期,還有一些有利的地方,比如海洋潮汐跟月相有關,你可以準確的按時間觀潮、掌控輪船進出港日期,甚至在戰爭年代到沿海城市打仗也可以利用潮汐……歷的歷年體現了陽歷,大體與四季一致,不會出現寒暑倒置現象,與二十四節氣相配合,利于指導農業生產。

歷的缺點是平年與閏年日數相差太多,而且每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不固定,需要計算,并且置閏復雜,與二十四節氣相 ,計算不容易被掌握。

由此可見,每種歷法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這就像《》所揭示的,世間萬物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陰就是陽,陽就,而我們中國人講究合一。

地理知識很有趣,喜歡的朋友請 ,下期繼續分享生活中的地理。

以上就是與農歷算命最準免費相關內容,是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分享。看完農家歷2022 黃道吉日查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