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8月29日出生男孩性格,8月11日出生的人性格

解夢佬 4 0

8月29日出生男孩性格

|哎呀媽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潑一點。

但不要活潑過頭。

太過好動的孩子,不易受控,管起來費勁,很令人頭疼。

節目《超腦少年團》,選手羅聞章在媽媽眼中,正好是這樣的“問題少年”。

小學階段,大家都知道他。

出了名的“不能好好坐”類型。

上了初中,情況絲毫沒有好轉。

就連體育老師,都投訴家長:你家孩子上個課總跑沒影了,找不到人。

不止一個人跟羅媽媽提建議,讓她帶孩子去找醫生檢查,看看是否有什麼毛病。

那種“我家孩子就是比別人奇怪”的焦慮感,更是讓羅媽媽心急如焚,不知所措。

好在,羅聞章只是好奇愛動,智商一點都不低。

和其他天才少年同臺競技PK,他僅憑最簡單的紙筆運算,以百分百正確率,完勝了不少花大量時間用編程做題的孩子。

羅聞章的過往和現場的出色表現,讓腦科學專家魏坤琳教授大為驚嘆:

這孩子一點問題都沒有。

過分好動≠腦子有問題,孩子的行為“快”,恰恰證明他的腦子轉得也“快”。

明明是孩子“天才”的表現。

可大人的誤解,卻讓他的成長多了不必要的遺憾,甚至造成彌補不了的傷害。

孩子好動,不代表他專注力不行

腦力比賽,緊張又。

所有人都在見證“天才”的高光時刻,卻發現:

越是不被看好的“多動男孩”,成績越出彩。

就在其他選手急匆匆記錄著自己觀察的結果時,羅聞章反倒“慢”了下來。

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地想不停地比劃。

這讓他觀察到題目中最關鍵的一個線索。

全場12個“超腦少年”,只有他一個人,看到這一點。

借此,他推斷出題目中的邏輯規律,很快答題,大獲全勝。

另一個和他同樣答對了的孩子,也是別人眼里的“多動兒童”、小話癆。

他個性鮮明活潑,被嘉賓稱為“小擔當”;

沒問他話,他自己先自問自答。

外表看似不靠譜,別人以為他只是來走個過場,沒想到,他也是個腦力驚人的天才。

這些孩子們,都在用自己的實力,打破別人的誤區。

好動的孩子,專注力一樣行。

為什麼好動的孩子,腦子更聰明?

其實,這跟“活力”有關。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活力是每一個生命與生俱來的,有活力的孩子每一個行為都是發自內心的。

當孩子所做的一切是自己喜歡并且感興趣,那麼驅動他持續不斷專注其中的“活力”,能大大提升他的專注力。

廣州學生湯俊良,從小是個腦筋轉得快,個性張揚的孩子,精力旺盛到讓父母“擔心”。

喜歡動手的他,偶然間接觸到發明創造,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作品,他試過一個人在外面到處亂跑買配件,廢寢忘食搞試驗。

在這種“活力”驅動下,四年級開始,只要是他用心參加的比賽,總能拿獎拿到手軟。

雖然別人看他好動,想法天馬行空,但在自己感興趣喜歡的事情上,他總能沉醉其中。

《別讓孩子傷在童年》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當孩子的活力被肯定,欲望得以滿足,創造性有了釋放的空間,他必然能感受到生命的和豐富多彩。”

真正親歷過生命的孩子,最懂得享受點燃起自己熱情的生命時刻。

孩子多動不是錯,錯的是不恰當的對待方式

有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引人深思。

一天,朋友的夫人前來探望陶行知,聊著聊著,便開始吐槽自己的兒子有多搗蛋不聽話。

原來,兒子把她剛買的新表,給拆了。

表殼整個被,鏡面的玻璃出現裂縫,就連秒針也掉了下來,沒法粘回去。

夫人絮絮叨叨,不停罵兒子:“才七八歲,那麼多動,現在就敢拆表,將來大了恐怕連房子都敢拆呢!”

說完更氣,覺得只打兒子一頓完全解不了氣。

聽到這,陶行知笑了笑說:

“壞了,恐怕中國的生被你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后來見到小孩,陶行知好奇地詢問他拆表的原因。

一問,才知道小孩是聽到手表里滴答滴答的響聲,想知道是什麼東西在響,才“錯手”拆表。

所有謎題,一下子了。

孩子根本不是故意搗亂,而是出于好奇,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世界。

為此陶行知感慨道:

別急于批評孩子,別忙著把孩子的“天分”趕跑。

要知道,父母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頓、譏笑中有生。

每個好動的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

只是99%的他們,一不小心都被扼殺了。

接觸過一個“癥男孩”的媽媽。

她說自己特別后悔,誤會孩子生性過分活潑好動就是“有病”,老用的方式來阻止兒子。

誰知,自己的簡單,真把兒子“逼”出病來。

兒子的行為越來越不受控,會不自覺眨眼睛、搖頭晃腦,發出怪叫。

孩子多動不是錯,錯的是大人不恰當的對待方式。

如腦科學專家魏坤琳教授所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不守規矩,跟大腦的前額葉發育不夠完善有關。”

正視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保護好他的未來。

守護孩子,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麼做

讀懂孩子,是每個父母的義務。

用恰當的方式“守護”孩子,更是每個父母的必修功課。

要知道,孩子的童年沒有白走的路,父母陪伴他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面對孩子的“好動”,父母總要看到他充滿活力的一面,在不打擊傷害孩子的情況下,做好這三點:

之一,給孩子“釋放活力”的機會。

有一位8歲的英國女孩,上學時總被老師投訴:不守課堂紀律,吵鬧,整天東張西望,還喜歡騷擾其他同學。

還被要求去看心理醫生,做疾病評估。

結果,醫生只觀察她20分鐘,就把媽媽叫出房間,隨即打開唱片機。

令人意外的是,女孩聽到音樂就 起來,獨自在房間里翩翩起舞,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

醫生對媽媽說,“孩子沒有病,她只是需要一個可以跳舞的地方。”

后來,女孩去了舞蹈學校,生活徹底改變。

在那里,她的活力得以釋放,愛好得以發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究成為一名出色的舞蹈家。

她,就是英國音樂劇界一代吉莉安·林恩。

在孩子喜愛的事情上,釋放他的活力,既是他的自我天性,也是滿足他成長的需求。

更是給孩子一個生機勃勃的開端。

第二,不打擾,給孩子“安靜”的空間

家庭指導師蘭海在《超級育兒師》里遇到一個“好動”的男孩。

作業不認真寫,寫一下停三下,媽媽為此用盡各種,都沒能改變他。

直到蘭海觀察了媽媽對他的教育方式后,才發現問題所在:

每次男孩做自己的事情時,媽媽很喜歡動不動就去打擾他。

頻繁地干擾,不僅了他的專注力,還讓他感到異常煩躁,只想做別的事情。

其實,好動的孩子,不代表不專注。再好動的孩子,他都有全神貫注、一絲不茍的時候。

只需要父母在孩子做事情時,不去干擾他,打斷他,讓他一直在高中的狀態中。

孩子也能在自己喜歡的事情,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和長處。

第三,在一定范圍內,規范孩子的行為

允許孩子“好動”是一回事,但放任孩子“胡亂地動”又是另外一回事。

天性很重要,但不能高于規則。

一旦無視規則,只會養出像這種“不顧場合,任性踢壞屏幕”的熊孩子。

守護孩子的“天才”,更要守住孩子行為的底線,免得讓孩子在無規則的教育下,害人害己。

作家周國平說:“懂分寸,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

允許孩子釋放個性和活力的同時,教導孩子懂分寸,守規矩,才能讓孩子安穩踏實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成長。

育兒之路,總是充滿各種不確定,意外和驚喜。

即便孩子的表現和別人盡不相同,也讓人捉摸不透。

但只要父母懂得在孩上找尋他的成長密碼,輸入開啟,用正確的愛陪伴指引。

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在父母的守望下,一步步走向美好、幸福的彼岸。

對孩子而言,更大的幸運,莫過于被父母成全,然后成就自己一生的精彩。

——End——

簡介:哎呀媽,多簽約 ,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愿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本文部分 絡, 歸原 所有。

以上就是與8月29日出生男孩性格相關內容,是關于育兒的分享。看完8月11日出生的人性格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