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圖
大家好,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之一家私物館。請 我們的號,我們不定期為粉絲贈送觀復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明太祖朱元璋像
朱元璋是繼劉邦之后,第二個以布衣起家,建立了大一統帝國的皇帝。他出身之貧賤,比劉邦更甚。為糊口而出家為僧,又不得不去四處化緣,其實就是穿著的衣冠到處要飯。元至正十二年(1352)閏三月,當時25歲還叫朱重八的他,經湯和介紹,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為什麼元朝要巾,大有講究。
根據“五行相生”的五德始終說,唐朝是木德,木生火,宋朝是火德;火生土,元朝是土德。宋代火德尚紅色,色頭巾就是意味著要匡復大宋啊!紅巾軍的口號就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還有,像東漢末年的黃巾,因為漢朝是火德,火生土,土尚,戴黃巾就是喻示要取代大漢王朝,也是緣于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圖
五行生克的使用在古代很受尊崇,五行相生是西漢時期經學家劉歆創立的,目的是為新莽的建立提供合法依據。在此之前,戰國時期齊國的學家鄒衍創立了五德學說,他認為天地萬物之間的人類,都是按照五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他用“五行相克”來解釋朝代的更替。
朱元璋很會靈活運用,比如:他給兒子們取名,一律都用木字邊,如太子朱標、帝朱棣,因為元朝是土德,五行相克木克土,要把元朝克下去;而他的孫輩取名,偏旁則依次用五行相生。比如:木生火,如建文帝朱允炆、洪熙帝朱高熾;火生土,如宣德帝朱瞻基;土生金,如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金生水,如成化帝朱見深;水生木,如弘治帝朱佑樘……,下面又循環,您有興趣可以拿著明代皇帝的年表數下去,一直到崇禎帝朱由檢,無一例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鞏固而不斷強化禮制思想,反映在瓷器上,就是開始大量使用瓷器替代金屬銅器,如《大明會典》載:“洪武二年定,祭器皆用瓷”。因為瓷器可以燒造出不同的顏色而合五行所尚,所以在諸多的活動中,對瓷制禮器的用色、數量、形制、紋飾等都有了明確的規定。到明中期“嘉靖九年(1530)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造解京。”圜丘是上天的,用青色;方丘是大地的,用;日壇用紅色;月壇祭月用白色。分別對應了五行的東方屬木、中心屬土、南方屬火、屬金;還有北方屬水,尚黑色。
明代官窯稱為”御器廠”,始設于何時記載不同,有洪武二年(1369)和建文四年(1402)兩說。御器廠的任務當然是燒造宮廷使用瓷器,包括用于賞賜和。還有最重要的用途是的器皿,先說祭月用的白色。
明成祖朱棣像
明代王世貞的《名卿績記》中載:“洪武中詔,選十分侍諸王,廣孝與焉,因私曰:‘若蒙殿,廠下棄當奉上白帽子戴。’” 王字上加一“白”字,是“皇”字,預言朱棣將登皇位。所以,當朱棣一統天下后,一直以這個“白”字為吉,對白瓷偏愛至極。不知這說靠不可靠,但明初的白瓷確是燒得極好的。時期的甜白釉承襲了元代的樞府瓷,是在胎壁極薄的胎體上,施以不含鐵或含鐵量極低的透明釉,高溫焙燒出很白的釉色,由于胎體薄,使這種高白度的釉格外瑩潤,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
明 甜白釉印花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
明 甜白釉暗刻花卉紋梅瓶 故宮博物院
皇帝很喜歡,甚至不受西域結牙思上供的玉碗,說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于心”,說的就是白瓷。您看故宮“明甜白釉印花龍紋碗”、“明甜白釉暗花梅瓶”,還有觀復展出的“明甜白釉僧帽壺”,您覺得這白瓷美不美,夠甜嗎?(待續)
明 甜白釉僧帽壺 觀復博物館
我們每天發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 及馬未都錄制的,同時發送館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 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
以上就是與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圖相關內容,是關于中國古代史的分享。看完五行更佳婚配表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