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取向治療在心理咨詢中的運用

解夢佬 5 0

又到讀書會的日子,這段時間我們共讀的是現在在婚姻家庭治療領域療效顯著的EFT(EmotionallyFocusedTherapy)情緒取向治療。本周是線下演練,老師們如約而至。

又到讀書會的日子,這段時間我們共讀的是現在在婚姻家庭治療領域療效顯著的EFT(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情緒取向治療。本周是線下演練,老師們如約而至。

今天學習的內容是EFT技術與干預概述,花25分鐘觀看完教學錄像,老師們大致了解了EFT的三大任務:1、創造并維持一個治愈性聯盟;2、獲取并重塑情緒;3、重塑新的互動;以及兩大工具——反映和肯定。

大家開始自由討論,趙冰芳老師首先拋出一個問題:“我們到底先看哪個情緒呢?”

“捕捉情緒是為了明確工作目的吧?”馮超榮老師緊接著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嗯,捕捉與互動模式相關的情緒……”

趙老師的回應話音還未落,黃思喬老師的思維已經跳躍到了:“似乎個體咨詢也是適用于這個方法的!”

趙老師的反應也緊跟了上來:“首先建立關系,穩定工作聯盟,然后找出憤怒、沮喪、麻木、壓抑等等次生情緒產生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個體咨詢確實也是需要這樣的工作的。

”看來大家對概念都已經很好地理解了,于是李凡老師建議分組演練,這麼好的理論要用起來啊!

案例由黃老師貢獻,一位有著三個孩子、成天忙得團團轉的年輕主婦感到孤立無援,尤其在被老公不耐煩地掛掉電話后很容易情緒失控,把氣撒到孩子身上。

三個孩子分別是6歲、4歲和2歲,其中4歲的老二從小由奶奶撫養,而媽媽對奶奶心存芥蒂,不知不覺會容易對老二發脾氣。

而老二偏偏很倔,挨了罵既不哭也不認錯,結果成了挨打最多的孩子。媽媽又會因此向丈夫抱怨婆婆,而丈夫聽到這樣的抱怨會很反感,甚至在妻子懷著老三時第一次動手打了妻子。

假如面前坐著這樣一位來訪者,聽完她的訴說后,心理咨詢師該如何運用EFT的治療方法開展工作呢?

毫無疑問,這是一位為繁重的家務所累、在親密關系中得不到理解、充滿了沮喪、愧疚、壓抑、焦慮和憤怒的年輕母親。

貌似所有的咨詢工作都是從觸碰情緒開始,于是由黃思喬老師扮演來訪者,李凡老師、關志紅老師、洪彪老師、萬曉鳳老師和趙冰芳老師做咨詢師,現場發揮,用關注的目光、和緩的語氣輕聲與這位心力交瘁的年輕媽媽共情……

黃老師對每位老師不同的言語表達帶來的不同感受做了細致的反饋,指出尤其是關志紅老師“帶一個孩子都難,何況你還帶三個!有沒有人幫你呢?”

這樣一句關切的問候一下子把自己帶入了那個紛亂的生活情境,直接觸動了委屈無助的原發情緒,這個共情100分!

這個百分百共情恰好印證了原發情緒和次生情緒的差異。當夫妻倆在咨詢室里繼續燃燒他們的戰火,憤怒的次生情緒只會使兩人的關系火上澆油。而當咨詢師幫助他們看到這貌似強大的憤怒背后其實是擔心、恐懼或委屈等等這些脆弱的原發情緒時,張力瞬間變小。

這次演練讓老師們真實地體驗到了捕捉到原發情緒并對其工作的咨詢效果非同一般,有助于順利建立起咨訪關系并穩固工作同盟。

對情緒工作貫穿于整個咨詢過程,是心理咨詢師的重要基本功,老師們期待著下一期的實操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