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了該怎樣告訴孩子

解夢佬 6 0

問題曉光老師,你好。今年6月份,因為很多方面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離婚了,一對5歲半雙胞胎兒子撫養權歸我,我想著孩子還小有很多問題可能還不能夠理解,所以一直沒有和兩個兒子溝通過我

問題

曉光老師,你好。今年6月份,因為很多方面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離婚了,一對5歲半雙胞胎兒子撫養權歸我,我想著孩子還小有很多問題可能還不能夠理解,所以一直沒有和兩個兒子溝通過我和他們爸爸離婚的問題。我想問一下曉光老師,這種問題我應該在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們說呢?應該怎麼和孩子溝通呢?怎麼樣說話才能帶給孩子最小的傷害?非常謝謝曉光老師能給予指點,謝謝。

回答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然后給出建議。

在離婚前,家庭中就會出現不良的人際互動,這些不良的人際互動會導致家庭氛圍不是很和諧。這個情況,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即使我們再努力規避,孩子們也能從蛛絲馬跡中,感受到人際關系的壓力。

這個過程會影響到孩子,而且爸爸媽媽的表情以他們的壓力反應,都會傳遞到孩子身上。只不過,影響的程度,在不同年齡孩子的身上是不一樣的。五歲半的孩子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可能會這麼想:是不是因為我的原因,還是因為奶奶的原因……15歲的孩子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也會存在歸因偏差,但不會針對自己和無關聯的對象。

離婚前和后,周邊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其他的親戚,會對你們離婚有不同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反映在,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當中,但對于五歲半孩子而言,理解起來就比較費事兒,會形成第二層的疊加壓力。

所以我們如果要和孩子說明離婚這件事,一定要說清楚的內容是:第一,爸爸媽媽離婚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與你們是無關的;第二,我們會依然愛你們,依然會像以前一樣對你們好。

如果有可能,爸爸媽媽一起對孩子來說這個話是最好的,如果不可能一起講,雙方關系緊張,那麼爸爸媽媽分別對孩子講也可以,但理由最好一致,包括其他家庭成員的說法和理由也一致,這會把離婚的影響降低到孩子可接納的范圍內,而不是同時牽扯出人際關系壓力,造成新問題。

即使如此,孩子也會出現一些情緒反應。這些反應可能會表現在:依賴性行為增多,尋求更多的關愛和安全感,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退行的行為反應。

比如說,本來他們是五歲的孩子了,已經很少尿床,可能又變成兩三歲的樣子,重新開始尿床了,這就叫做退行。有的大人可能三四十歲了,突然有一天也變成一個小孩子,又哭又鬧的。我們得容許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也接納他出現這些行為,這很重要。

如果孩子沒有這些行為也是OK的,就說明這個事情我們處理的很好,而且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如果說我們不能一起說,而且說的理由也不一致,導致孩子出現退行等行為,尋求關愛和安全感的表現等等。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看持續的時間,如果在一周內,這些行為就開始恢復正常,就沒有什麼持續,這個不用去管,說明孩子自我療愈了;如果說這些情況持續到兩周或兩周以上,依然一直持續,就需要進行心理干預。

經常使用兒童游戲療法來處理這個孩子的情緒,比如說,宣泄,重復。反復的重復顯示這一過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疏導他的內心,來接納這個現實,然后逐步分清客觀,認識客觀世界和自己的想象和期待,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會達到一個療愈的效果。

至于游戲治療方面,我只能講這麼比較專業的是我在北京的師姐,他在這方面是比較擅長的,處理這個問題是OK的。

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孩子們做一些沙盤游戲,用這些最基本的一些沙盤來表達他們的內心狀況,然后來進行一個實時的反饋。

其實,作為父母,你們離婚了,切割了財產,切割了社會關系,切割了法律義務等等,但是,對于孩子的養育,你們還是父母,依然都負有責任,最好大家能夠一起來做這個事情,一起來向孩子說明,這樣是比較負責任的父母。

特別強調一點:要避免一種長期的行為,就是父母兩人都為了與孩子親近,不擇手段的去討好孩子,生怕孩子與對方更親近,然后導致孩子得不到實際的關注和愛,成為自我中心的人,在實際案例中,這些孩子往往到了初二初三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問題,親子關系的質量也比較差,無法有效教育孩子,造成麻煩,要提前規避這樣的問題。

以上的就是我們談到的內容,所以就去做吧,不需要焦慮,最起碼我覺得你是可以應對的,因為你已經關注到了這個點,而且也能盡力的去維護和保護孩子,做到了自己的義務,盡力就可以了。

可以這麼說,至于做到什麼份兒上,孩子有什麼反應,接納即可。本身這就是他們出生在這個家庭的命運,讓他們承擔一些也是應該的,不應該都有你這個媽媽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