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年在北京談個戀愛太難了。海淀的要和朝陽的談個戀愛,不坐上一小時地鐵根本見不到面;北五環的和南四環的想要約個會,換乘路線能組成四色花;你要是想追一個昌平或者通州的女孩,要
9102年在北京談個戀愛太難了。
海淀的要和朝陽的談個戀愛,不坐上一小時地鐵根本見不到面;北五環的和南四環的想要約個會,換乘路線能組成四色花;你要是想追一個昌平或者通州的女孩,要麼禁止晚上10點以后的任何娛樂,要麼準備好追逐晚班地鐵或者高額打車費;最慘的莫過于一個學校兩個校區——我們是同學沒錯,但我們是異地戀。
同城異地也就罷了,不同工種甚至有可能來個同城“時差”。朝七晚四的小學老師和時刻準備著的007互聯網螺絲釘,硬是在100公里內過出時差來,一個還沒起床,另一個還沒下班;一個已經回家開始健身,另一個還在公司守著敲不完的代碼。
騎自行車半小時都嫌遠的年代早就過去了,每周甚至每月才能見一次面的同城異地戀才是當今的主流。言情小說里面那種每天下班后“逛街、吃飯、看電影”的傳統約會三連,現在簡直是種奢侈。
談戀愛卻不能經常見面,就難免搞出一些問題:
“TA跟誰去吃飯了?”“TA今天做了些什麼?”“TA怎麼沒有回我信息?”“在TA朋友圈底下回復的那個人是誰?”隨便一個小問題,都會不斷侵擾著異地情侶們脆弱的神經,生怕兩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彼此陪伴,生怕對方的身邊出現更加有趣的人,生怕哪一天失去了彼此之間的吸引力……
要真是異地異國就算了,大家還能坦然面對無法相見的殘酷現實。偏偏倆人還在同一個城市,僅僅相隔幾十公里卻像天各一方,想想就更心酸了。
不要小看了這些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距離,這往往會對情侶平添更多難以言說的苦楚。這些負面情緒必然會影響到親密關系。
那麼,要如何應對同城異地帶來的影響呢?
要點一:安全感是自己給的!
距離感會自然地帶來焦慮。因此,如何增強安全感,減少焦慮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首先要學會自我滿足,自我照顧。很多時候我們在情感上得不到滿足,并不一定是由于對方無法提供我們想要的支持,而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得不到,從而產生了匱乏或者不安全的感覺。
我們要清楚自己想要從這段戀情和對方身上獲得什麼,即明確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需求。
需求會指引我們找到方向。與其被動等待別人給予你安全感,不如自己去爭取。在伴侶不在身邊的時候,學著自我滿足;在對方有可能提供支持的時候,及時告訴對方你的需求是什麼,讓TA知道如何讓你感到幸福。
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去上班,一個人去圖書館……在很多一個人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孤獨寂寞、無依無靠,也可能會產生憂傷委屈等情緒。產生這些情緒并不可怕,你可以嘗試與這些情緒相處,并學習如何向對方表達你的感受。
這既是對彼此的磨煉,也是成長的機會。你可以學會找到愛情與其他生活要素之間的平衡點。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你的戀人也不是你的全部世界。距離可以制造焦慮,也可以創造美感。在要求對方滿足、照顧自己之前,先試著自我滿足、自我照顧。學會愛自己,才能“教會”對方如何愛你。
要點二:距離感是可以戰勝的!
每當我們感嘆異地戀的時候,更多強調的是物理距離。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說一對夫妻同床異夢,那麼意味著他們的物理距離很近,而心理距離很遠。除了實際物理距離的遙遠,在很多時候我們口中的“距離感”其實是心理距離。
戰勝物理距離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見面。抓住周末或節假日能夠見面的時間,盡可能縮小物理距離帶來的影響,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度過相聚的時光,一起去徒步旅行,參觀展覽,聆聽音樂會等娛樂活動,在拉近物理距離的同時拉近心理距離。
不能見面的日子里,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來拉近心理距離,比如最常見的定時煲電話粥、視頻通話,分享彼此每日生活中的新鮮事兒。還可以約好吃同樣的午餐、讀同一本書、“一起”看同一部電影……這些共同活動和與之伴隨的分享,會讓你們的聯結更加緊密。
方法可能有千千萬,但關鍵是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并定期向伴侶表達愛意和尊重。
最重要的是,不管你們距離多遠,都需要探討和溝通距離帶給雙方的影響,并思考在目前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讓戀情保鮮。
比如,兩個小時的路程是近是遠?大家對于距離的不同感知,很容易會導致分歧的產生。
有人可能認為一周見一面非常合理,有人可能恨不得每天都能夠耳鬢廝磨,對關系持有不同想法和需求的人在同一狀態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啊,了解對方在這段親密關系中的需求,永遠都是必要的。
每對情侶都會以不同的方法來應對距離帶來的影響,但如果無法明確需求,那麼再多的努力都可能是無用功。當我們尋求機會去討論親密關系,勇敢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鼓勵對方也這麼做,心理距離也會進一步被拉近。
要點三:“空中溝通”要有情感才有效!
遠距離的情侶需要面對的另一個難題是,面對面溝通的不足。雖然我們現在可以一直聊微信,還能發語音、視頻,但還是無法取代面對面相處時的感覺。
那麼,如何才能克服文字、語音或視頻的不足呢?
首先要清楚文字、語音或者視頻的不足在哪里:越是簡單明了的信息,就越是難以傳達情緒。
我們很難在語言文字中找到情緒的線索,但是一個音調或者一個表情就能讓我們知道對方到底是憤怒還是委屈,悲傷還是懊惱。
親密關系與其他關系所不同的一點在于,我們的很多行為都建立在情緒的基礎上,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卻更愿意去做出實際行動,避免表達和流露出情緒。理性的溝通或者隱去情緒的溝通在親密關系中是無效的。只有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結才能讓兩個人的心貼在一起。
我們可能總會覺得討論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負面感受與情緒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會給對方帶來負擔,讓對方覺得自己充滿負能量。但事實上,分享你的不安全感會幫助你們跨越難關,而一味地隱忍反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問題。你可以清楚的告訴對方:你所觀察到的事情,你產生的情緒,是因為怎樣的信念才產生了這些情緒,最后向對方表明你的需求是什麼。
如果兩個人都能夠盡可能溫和地說出自己的觀察、情緒、觀點、要求,并學會傾聽對方的需求,那麼兩個人就能形成良性的互動。作為表達的一方,我們要思考“我正在經歷的情緒是什麼,要如何精準地傳達給對方”;作為傾聽的一方,我們要思考的是“對方是在怎樣的情緒中說出這句話的”。我們的宗旨是,用精確的信息去化解溝通方式的缺陷,尤其是情感信息的不足可能招致的誤解與憤怒。
最后,祝愿所有同城異地的小伙伴都能擁有幸福的親密關系!
作者:藍音喬
“簡單心理簽約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