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公養成女兒的女人

解夢佬 8 0

1.幾對不同的“父女”組合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存在公平,有把老公養成兒子的女人,也有被老公養成女兒的女人。我就認識這樣的一個女人,我稱她為A。你很難想象作為一個80后,她連淘寶都不

1.幾對不同的“父女”組合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存在公平,有把老公養成兒子的女人,也有被老公養成女兒的女人。我就認識這樣的一個女人,我稱她為A。你很難想象作為一個80后,她連淘寶都不上。因為,她所有的衣服包括內衣內褲,都是老公給她買的。她老公比她更清楚她的尺寸,她的風格。她說,我不會買。

不會買衣服,也不能性感。回看:不敢性感的女人(可點擊)

她家的所有衣服,也是她老公洗,包括她的內衣內褲。

她老公說自己養了兩個女兒,一個是她,一個是他們的女兒。

雖然她老公不時吐槽說好累,也抱怨她不體貼,以及自己為她買過這麼多東西,而她這麼多年卻只給他買過幾雙襪子,但是,每次他抱怨完后,就親熱地摟住她,有時把頭放在她肩上,有時寵溺地看著她。而她一邊一臉嫌棄一邊又罵又笑。

誰也不會懷疑他們的感情。

也許,這就是最適合他們的相處方式,彼此都從中得到了深深的滿足。

A曾經是留守兒童,年幼時父母去了遙遠的西部。等到回到父母身邊,她已經長成了大孩子。

需要懂事的大孩子。

她錯過了最該被父母寵溺、照顧的時光。

然而,沒有被父母寵過的她反而變成了幾個孩子里最孝順、為父母考慮最多、對父母最好的人。從小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反而會更努力去得到父母的愛。因為孩子的思維方式是自我中心式的,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才被父母忽視,因此想要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招人愛。長大后的A確實是兄弟姐妹里最乖巧、嘴最甜、最討人喜歡的那個。她與父母的日常聯系也最緊密。

但是她內心那個幼小的自己,期待父母照顧的自己,也許一直在等待著某個人,代替父母給予自己沒有得到過的孩子式的寵愛。

所有幼年未完結的事情,會在我們內心形成一個情結。這個情結驅使我們在成年后努力去完成。

這是一種補償機制。

我們會用一生去尋找,去試圖彌補,有些人很幸運地找到了,有些人不夠幸運,就此陷入不停試錯的強迫性重復。

每一次試錯,都是Ta想要治愈自己的無望的努力。

A很幸運,遇到了一個有“父親”情結的老公。

更多的人則是不幸。

女人B,一開始與老公也是女兒+父親的相處模式。她被老公寵得依賴成性,無法獨立做出任何一個決定,甚至小到買一件自己的衣服,就算自己喜歡,也要再拉來看,必須老公也說好看,她才有信心買下來。

他們曾經如此如膠似漆,一刻也不能分離。

因此,在婚后幾年,某一個時刻,老公終于嫌棄地吼出那句:“你就會給我添麻煩!”時,她震驚了,她的小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了。她不再被允許做女兒,而她也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想怎樣?要怎麼做?

她的身份,她的自我,都因為老公而存在,因為夫妻關系而存在。

當這種關系開始芨芨可危,別說生活了,連對自己的認識,自我的身份,都得從頭來過。

她的老公,并非真的有想當“父親”的情結,可能只是在最初收到了她的投射,她散發出我就想當個女兒的信息,把他投射為一個父親,他只是投射性認同了這個身份。因為激情、因為欲望、因為年輕的荷爾蒙的驅使,他認同了,他意識到要跟她在一起,他必須是父親角色。他因此熱烈地回應了。

但荷爾蒙是有期限的。

悲劇在荷爾蒙消退之后如期降臨。

女人C,曾經安心地依賴老公,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隨著生活給予的現實考驗越來越多,她開始覺得不對勁,她不舒服,她找不到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她找不到自己。只有女兒,沒有女人。她漸漸不再滿足。她開始向外用力,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尋求獨立,她開始體會到作為一個為自己負責任的成年人的自主的喜悅。

她好像從一個長長的夢里慢慢清醒過來。

可是,在她不再凡事問老公,不再依賴之后,老公卻覺得她不再在乎他了,不再需要他,也不再那麼聽他的話。他開始對她冷淡,他們的感情出現了危機。

2.大道平衡

世上有多少對夫妻,就有多少種相處模式,沒有固定標準,只有適不適合。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一樣,情結不一樣,想在親密關系中尋找的東西不一樣。

但無論哪種模式,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A的老公雖然幫她做很多事,但是有個地方A是不讓她老公進的—廚房,做飯和收拾都是她。家里的地也必須她親自拖。這兩個地方像是她站在成年人的位置維護家庭的陣地。另外,她情商比她老公高,會幫老公處理一些他的家族里比較難處理的事。這些分擔,都讓她與老公的關系不至于一味傾斜。

對外,她并不是孩子,只有在老公面前,才是女兒。

而B,除了全身心依賴在老公身上,將老公的付出視之為理所當然,自己也沒有意識去承擔任何屬于成人世界的責任。壓力一邊倒地壓在老公那邊,終會崩塌。

C相反,當她意識到隨著孩子的出生,家庭責任的變重,老公的能力已漸漸不能夠自如應付,就算她想繼續當女兒,實際上是已經當不下去了。她選擇走到成年人的位置去,但老公卻還在老位置,既不堪重負,又放不下作為“父親”的威嚴和面子。

好的關系不是必須如此,只能如此,好的關系可以靈活變換彼此的位置。就如同心理健康的標準:靈活性,適應性,彈性。面對情境的變化,可以作出適應情境的改變。

好的愛就是雙人舞。無須舞步多精湛,演出多漂亮,只要彼此懂得進退,在面對面時,有時我進你退,有時你進我退,而在平行時,我們共進退。

保持舞步就可以一直跳下去。

不會我踩你,你撞我,也不會我想往前時你往后扯,我不想動時你卻使勁往前跑。有時就這樣,我不得不放開你的手。

3.匱乏讓我們前行

愛到底是什麼?

是我缺了一塊,你正好補上,是我的形狀和你的形狀正好楔合,是你正好滿足了我的需要,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那麼在漫長的時光里,彼此的形狀都需要保持最初的樣子,才會一直楔合下去。可是誰又能保證彼此永不變?尤其有時為命運所迫,不得不改變。

聽上去,出于需要的愛這麼沒有保證。

還是:我愛你,所以需要你?我愛的那個你怎樣都好,只要是你。我們是因為了解真實的彼此而相愛,而不是表面的假象。

這種愛需要兩個人都有成熟、健康的人格,彼此坦誠相待。

我們當然都希望就算自己不健康,不成熟,不成長,也會有人無條件地愛我們,哪怕我們面目可憎,撒潑打滾,Ta也會無條件地呵護、承受。

我們內心里,都有一個想當巨嬰的隱秘的愿望。

尤其在愛人面前。

人類大腦的本能選擇,是偷懶。

只是,匱乏逼我們努力向前。

就像《進擊的智人》的作者河森堡說的那樣,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由匱乏產生的歷史。因為缺乏食物,人類努力學會了狩獵,學會使用工具,學會辯認能吃的植物和果子,學會種植。因為缺乏溫暖和安全,人類學會了穿衣服、建房子……

對于個人來說,沒有完美的成長,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不同的成長經歷里,留下各種不同的匱乏。

但匱乏不一定是壞事,它可以推動我們去努力改變,從匱乏走向豐盈。

只是,你要意識到匱乏的存在,主動去改變它,而不是無意識地被它所控制。

愿每一個在關系里的人都日漸豐盛。

也愿每一個孤身成長的人,勇敢去愛。

作者:瑛子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十幾年紙媒從業者。

愛美,愛玩,愛孩子。

愛文字,愛人性的豐富和不完美,相信陪伴和被看見的力量。

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