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活得不憋屈?| 個人成長問題匯總

解夢佬 7 0

壹我是個內向的人(這同時也是家人與領導對我的評價)。在公共場所說話,我很擔心自己會說錯話或者說不知怎麼插入話題,所以我不太會發表想法、意見。在與人交流中,我會因為避免尷尬不停找

我是個內向的人(這同時也是家人與領導對我的評價)。在公共場所說話,我很擔心自己會說錯話或者說不知怎麼插入話題,所以我不太會發表想法、意見。在與人交流中,我會因為避免尷尬不停找話題聊天(基本都是我在說),就常出現交流的斷檔。為人處事(哪怕陌生人)中我的行動總是表現出退讓態度(當然心里是很不愿意,每次事后都感覺自己無能)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你的提問出現了很多括號,感覺有兩個聲音,一個聲音在對另一個聲音作解釋,也在擔心我聽不懂。放心吧!我聽得很清晰。

第二,你非常渴望融入關系并得到認可。正視這點很重要。

第三,小技巧:待在他們中間,不說話,耐受沉默是一種力量,也會被重視,多多練習。

我是教師,老師這個職業,要想提升,得經常要參加一些講課賽,可我有個心理問題,一到講課就慌張,心跳加速,頭腦會有短路,所以講課賽成績不好,發展到后來,一想到要參加什麼活動就緊張,甚至參加孩子的家長會,讓發個言,也會緊張的手心出汗。

無奈只好自己放棄參加很多活動,現在人到中年,仍舊這個樣子,很想改變這種狀態,自己干什事情都能輕松上陣,年齡大了,不再看中結果,但是一到參加各類活動,還是緊張。

我想如果解決了參加各類活動的心理緊張問題,消除這種不適,輕輕松松的應對各種活動,是不是參加各類活動又是另外一種體驗,又是一種人生。期待您的指點!謝謝!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看這句話“年齡大了,不再看中結果”,事實上,若真能做到,就會無所畏懼,別說一個小小的演講了,因此,潛意識是很在意結果的。

第二,所以,正視自己這一點:“我很在意結果”、“很在意是否能進步和提升”、“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而且這和年齡關系不大。

第三,真正正視之后,你的問題就變了。

老師你好~我今年26歲啦,是同性戀。比較頭疼的是怎麼向家人出柜。

其實我的自我認同還好,也向一些比較親近的朋友出柜了,很幸運他們都是很好的人,我并沒有因為是性少數而被區別對待。

但談到對父母出柜,一方面是我擔心這個尖銳的問題導致關系破裂,一方面也擔心他們會自責內疚,另外也擔心他們的社交圈會因為我的事情收到影響,我不確定他們的朋友們是否能像我的朋友一樣坦然接受,不給他們造成壓力。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放心吧,父母一定會自責內疚有壓力的,這很正常。

第二,只要你不區別對待自己,就沒人可以區別對待你。

第三,很多時候,與父母的關系只有平衡與合作,包括妥協和談條件,本來不就這樣嗎,而不論你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

你好老師,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就是親密關系障礙。關系剛開始的時候我會感覺處理起來很順利,但一旦關系進入一定的親密度后我就會感覺恐懼,焦慮,患得患失,不知所措。

我一直在用一副假面具與人交往,我在外面的人設是自信,強大,灑脫,擔當,豁達。但其實我內心很敏感,脆弱,深深的自卑。每當關系親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就會變得緊張,努力去表現,自己都能感覺出來很刻意,這段關系帶給我的不再有快樂,只有焦慮,累。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觀察這段關系的蛛絲馬跡上,稍有風吹草動,我便會患得患失甚至主動去破壞這段關系。我無法親密,與任何人。

跟我相處的人很累,我自己更累,我想去改變。特別今年我也做了很多工作,最重要的是我跟我媽和解了,這也讓我看到了自己能改變的希望。

說一下我的情況吧:我五歲之前父母恩愛,家庭富裕,五歲那年我爸重病去世,我叔叔掏空我家公司,負債累累,我從被人人寵愛到被人嘲笑。我媽當時壓力很大,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她一直告訴我沒人看得起我,我不長本事的話就要一輩子被人鄙視,要我不要依靠他們,讓我仇恨我叔叔,告訴我誰誰都欺負我們,我在童年的時候在這種充滿打壓,甚至羞辱仇恨的環境長大。

仇恨極端倒是沒有,只是一種對親密關系的恐懼以及對自己的深深自卑一直困擾著我,有次我做夢夢見我媽媽了,在夢里我看著她好恐懼,她要帶我回家,我嚇醒了。我在她面前不敢說真話,只能表演她喜歡的樣子,慢慢那副面具成了我最大的依賴。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把本屬于媽媽承擔的還給她,你已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曾經一切不是你的錯,注意“愧疚感”。

第二,“和任何人不能親密”是你的泛化認知,時機未到。須多次、反復“練習”親密的能力,特別是男性,別因關系破裂而自責,那只不過是你的功課之一,包括主動疏遠和破壞。

第三,要發自內心感謝自己的“面具”,那是你另一個母親,讓你焦慮、小心翼翼的背后是為了預防恐懼,這與早年體驗有關。

第四,關系是相互的,對方穩定感很重要,就看他是否能通過你嚴格的測試了。

老師你好,感謝你提供這次問答機會,我今年35歲,有一個5歲兒子,生兒子前很多年一直工作,生孩子后在家帶孩子,做些代購兼職。

感覺自己的生活一直不好,戀愛時哀怨,但每次到離開時又不愿意離開他,糊里糊涂結婚,夫妻關系很不好,經常大吵甚至鬧離婚。從談戀愛到現在十幾年一直很痛苦,夫妻關系不好又影響孩子,自己身體和心理都感覺達到最耗竭的狀態,夫妻關系不好鬧離婚,我自己又帶孩子又工作,心理狀態也不好,身體和心理雙雙透支。

我開始反思人生,感覺都是我的性格如此導致的,我感覺我自己一直是隨波逐流的狀態,一直隨波逐流生活,不知道要什麼,遇到問題,特別是大是大非問題一直不解決,拖著,拖著拖著最后問題大了自己非常痛苦,所以我現在生活的非常痛苦,也沒有自我。

請老師們幫我分析下,解決的方法,謝謝老師!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去理解婚姻中你本人的真實感受,十幾年也不短了,多找人傾訴、發牢騷和抱怨。

第二,除現實因素外,你內心恐懼失去什麼?失去又會怎樣?哪個部分沒被滿足?若不清晰,就會繼續“使用拖延”,副作用就是“累”。

第三,“隨波逐流”的意思是?我的理解是你覺得自己沒主見。之所以隨波逐流是因為害怕面對沖突,而沖突的本質在于沒法取舍,之所以沒法取舍請參考第2點。

老師,我不想上學,我本來是2018屆的高考畢業生,可是到現在我還沒有畢業,之前休學,又被勸退,又轉學重讀,我真的很想讀大學,準確的說是想過大學的生活,我不想每天六點就要起床然后十點多才睡覺。

最近我情緒很糟糕,經常從學校請假回家,原因就是和同學吵架了,高三了,要經常考試,我怕自己考不好,不能維持自己的第一名的位置,考差了的話,那些和我吵過架的人會嘲笑我,我心里就是想著別人會嘲笑我,太怕丟臉和失敗。

我很害怕吵鬧的環境,我現在這個學校是我們市最差的高中之一,之前我在一個比較好的高中也怕吵,也嫌棄環境,可被它勸退后我來到了更糟糕的環境,我很痛苦,老師也不理解,有時我感覺老師更喜歡那些活潑積極的學生,而我除了成績好,什麼也不是。

現在我請假在家里,明天學校會放假,但是元旦那天又要回去,我不知道我要不要回去,我不想回去,可是如果我請假的時候老班也很體貼地說什麼時候想來就來,可是我每次來了沒過幾天就想回家,但是如果我再這樣下去。我的高三可能會讀不完,有一位和我情況差不多的網友建議我休學,但我不愿意,我都19了。我同學都在讀大二了,我接受不了。

和我吵過架的人都過得很好,就我一個人不開心很孤獨,我真的好討厭她們,但有的時候又在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接著更討厭自己。

請你幫幫我,謝謝!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以前休學、勸退的原因是?大概也是不想去學校吧?

第二,家里什麼讓你無法放下?我猜是某種感覺,一般與父母關系、分離、依賴、獨立、愧疚這些主題有關。

第三,看透這點,你提的一切問題將不再是問題,反而是回避主要問題的理由。

老師您好,咨詢一個關于如何看到防御機制,進而療愈的問題。

在我接觸到的心理學知識和實際體驗中,我認為療愈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在親密關系中或者人際關系中看到自己的互動模式,防御機制,將潛意識意識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觀察或回顧自己受外界刺激身處傷痛中時做了些什麼,可能是執著于找特定的人傾訴負能量 尋求連接,可能是逃避離開,用它們來逃避和防御傷痛,那麼這就是自己防御機制,但傷痛還是會來,真正的面對 體驗傷痛,會讓自己明白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恐懼。

這也是第二步,穿越傷痛,讓悲傷流走,同時意識到這是過去的傷痛,不是當下事件帶來的傷痛,那麼壓入潛意識的傷痛就不會再來影響操控你當下的生活。

第三步,用新的體驗和行動塑造新的潛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改變的焦慮,但慢慢適應,持續改變會變好的。

老師,我的問題是,我可以借助一些什麼東西看到自己的防御機制,互動模式,比方說情緒激烈的時候分析背后的原因,觀察自己下意識的做法,比方說覺察自己內心的渴望,喜歡什麼(可能是你缺失的),討厭什麼(可能是你不能接受的自己的某個特點),比方說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比方說同一件事對比分析為什麼ta和我的態度觀點不一樣,等等之類的。

老師,我想請問的是 還有沒有其他的坐標體系幫助我去覺察自己的防御機制和內在模式啊?防御機制是一種對自己潛意識行為的合理化的借口嗎?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你渴望成長,所以你說的成長三部曲很好。

第二,你也有很好的覺察力,若有條件找個心理咨詢師,與他深度糾纏,即可。

第三,防御機制就是你,正如潛意識是你本人一樣,無須刻意分開。

您好老師,我是中年婦女了,人說四十不惑之年可以我的困惑并沒有減少。

或許是因為心智不成熟和年齡沒關系,但我困惑的是我的婚姻和事業雙雙不成功,三次婚姻都以失敗告終。這無疑是我的問題,可問題在哪我總是找不到,事業從來都是想做什麼,要麼會前怕狼后怕虎,要麼主意不定被勸阻從而結束。

就這樣在糾結和矛盾中度過了大半生,特別想有個師傅指點迷津,為何我是這樣子的?

曾經參加過一個游戲,游戲規則是將很多人的眼睛蒙住,自己也一樣被蒙著眼睛,轉幾圈后,聽聲音找自己的家庭成員在哪個方向,百人的游戲唯獨我沒有找到家人的方向,這個游戲就像我的人生經歷,很像很像,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歸屬感。請老師指點迷津。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婚姻和事業都是投射,象征層面代表“找家”。“家”是這種感覺:安全、溫暖、親密、穩定、被支持。“找不到家”,就是缺失這些感覺。

第二,不在于“找到”、“找不到”,在于“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不確定,但又有點希望,這樣的感覺熟悉嗎?所以,你會在尋找的路上。

第三,而這是個必經階段,這個階段讓你反思前半生并尋找改變,否則就算找到也不相信會持久。

拾壹

老師,你好。我有個問題就是學習困難。

我這幾年對心理學感興趣,也去學習了一些比如催眠這種,但是當別人練習的時候,就很輕松,很敢去實踐。但是當我去給別人做練習的時候,我會不知道怎麼發問,也不知道如何引導。

其實和我對手練習的同學是想去解決自己的感情問題,但是我給引導到友情問題了,當她給我這些反饋的時候。我就開始膽怯了,不敢再去做了。而且當別人給我催眠的時候,我也很難進入狀態。所以即使學習了到現在也沒有去練習過。

我就有種感覺,為什麼別人覺得不難的東西,我卻覺得這麼難呢。我好像就是不敢,覺得好難啊。我學習了好幾個都是這個問題,比如OH卡,這種提問類的,我也是不會問。但是別人都挺輕松的。我問三個就卡住了。不知道接下去怎麼問了。

我自己感覺我的智商沒有問題,為什麼就是覺得那麼難呢。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感興趣卻不能進入,是因為進入后會碰到自己無法掌控的情緒,所以潛意識會逃開,比如不能進入催眠,至于那些情緒是什麼,需要你思考。

第二,這時候再去指導別人會更吃力,比如你很想吃榴蓮,聽說吃了以后會補充營養,但一吃就吐,若讓你指導別人去吃,一定受挫。你需要知道自己為何會吐。

第三,在自己情結點上,首先別攀比,你們的難點不同;其次,別急。

第四,這恰恰是機會,在不能進入的那個地方也許就是轉折點。

拾貳

可能是我現在的歲月靜好需要瞎忙著或者真的忙著做點什麼才能得到安心。好像選擇努力的原因僅僅是讓自己安心,那麼把這樣的自己拋到外面會更受打擊,越發覺得自己弱小沒有安全感。

看到大學的同學都有一份驕傲的教師職位充實著,我真的不甘心。我放不下!35歲的我又沒有能力和勇氣去爭取了。心里怕,內心深處希望有人堅定地鼓勵我勇敢出發。

那麼如果選擇當下,我又怎樣才能讓自己放輕松,不自責,不擔心地享受當下的生活呢?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努力”、“優秀”是一種需要,區分:“我喜歡優秀帶給我的感覺”還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若是后者就會拖延、會提不起勁來,也很容易找到借口,比如:年齡大,沒能力等。

第二,重點不是努力和優秀,而是不努力和不優秀會怎樣?可參考我這篇文章:我就是無法“活在當下”,那又怎樣?

拾叁

我的困擾是:看到別人發生爭執,每次都要想,與別人爭吵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我頭上,怎麼辦?

接下來會產生非常多的聯想,想:我多半會采取爭吵的方式解決,自己會說什麼,對方怎麼回復我,爭吵解決不了,就動手吧,會想著,自己先推他一把,然后扭打在一起,可是打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忍受吧,就會讓他人覺得我慫,不是男人。

舉一個剛剛發生的例子:下樓吃飯,剛到小區門口的時候,一輛轎車右轉想進小區,轉彎的時候才打轉向燈(沒有提前打轉向燈),所以轎車右側的摩托車險些撞到它,摩托車司機就大聲抱怨:馬上轉彎了,才打轉向燈,搞錘子(四川話)。然后轎車司機伸出頭也說了兩句,摩托車司機騎走了之后罵了句:瓜娃子(四川話)。

遇到類似的事情,我會把自己帶入到受欺負的那一方(轎車司機),會聯想自己會怎麼辦,如果摩托車司機罵我,又騎走了,我會不會開車去追他,把他攔下來,跟他理論,甚至動手也可以,因為實在忍不了這口氣,雖然自己開車打轉向燈晚了,不至于罵我吧,應該好好說。

又轉念一想,他剛才嗓門那麼大,估計是挺兇的人吧,身材有點胖,跟他爭執可能要吃虧,再說摩托車上還有一個人,又想,平時嗓門大的都有可能虛張聲勢,沒有真本事,我們單位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沒事,不怕,上去理論就是了,可是和他打架了,朋友會怎麼看我這個人啊,就是兩個思維在沖突。

所以看到類似的事很憂慮,整個人狀態一下子來到谷底,身體很不舒服,思維停止爭斗一段時間后,又恢復了狀態。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在內心某處,你就是很怯懦,很慫。這沒啥大不了的,每個人都一樣,只不過膽怯的點不同,比如那個騎摩托車的可能害怕毛毛蟲,重點是:你敢不敢承認這個點。這是自我接納的第一步,也是真正的勇敢。

第二,有種預防恐懼的機制叫“幻想滿足”,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的聰明之處就是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力量感,會在想象中滿足,所以,感謝自己的思維爭斗吧。

第三,再深點是某種“逆轉”,或許曾經慫過、不可控過,導致了一些糟糕體驗,或者發生在重要他人身上,比如父親很懦弱,現在的一切只不過是轉移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