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和抑郁癥都是心理上的疾病,那麼,焦慮癥和抑郁癥哪個更嚴重呢?焦慮癥的表現1、情緒狀態。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
焦慮癥和抑郁癥都是心理上的疾病,那麼,焦慮癥和抑郁癥哪個更嚴重呢?
焦慮癥的表現
1、情緒狀態。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發作性或持續性地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許多患者同時還伴有憂郁癥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
2、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焦慮癥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
3、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患者所產生的焦慮、恐懼情緒與現實相差甚大。即是說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4、軀體不適感。與焦慮體驗的同時,患者會伴隨一些軀體的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軀體上的不適表現常為焦慮癥的早期癥狀,如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等。如此癥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絕大多數輕度焦慮癥患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月經不調、食欲減退、頭昏眼花、恐懼焦慮,嚴重時有某種瀕死感等。
抑郁癥的臨床表現
抑郁癥可以表現為單次或反復多次的抑郁發作,以下是抑郁發作的主要表現。
1.心境低落
抑郁癥患者主要表現就是持久的情緒低落、悶悶不樂,但是嚴重的時候會讓患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
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涂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郁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郁癥最危險的癥狀,應提高警惕。
4.認知功能損害
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
5.軀體癥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后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郁發作具有特征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欲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欲增強、體重增加。
焦慮癥和抑郁癥哪個嚴重
抑郁癥和焦慮癥這兩者是不同的,有著本質的區別。臨床上,抑郁癥是一種大腦生物胺不足導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病,大多數情況下表現為患者心理抑郁、行動遲緩、精力和腦力不足;而焦慮癥是腦功能警覺性增高的心理疾病,顯著特點是經常性恐慌、緊張過度、患者總是感到焦慮。
抑郁癥多分布于青少年時期,而焦慮癥多頻發于老年時期。且兩者女性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患者。抑郁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人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過于悲觀和極端的抑郁癥患者會憂郁而自殺。已經成為世界性第二大疾病。死亡率極高。抑郁癥分為輕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抑郁癥的明顯特征是是情緒低落,思維緩慢和思想抑制。患者經常傷感過度,絕望悲觀。也會相應出現生活不能自理,即運動性障礙。
焦慮癥主要特征就是焦慮,表現為經常性的焦躁恐懼和不安。內向,容易害羞的人易得焦慮癥,工作的競爭激烈,人機關系的不和諧均為誘因。
相對來講抑郁癥比焦慮癥的危害更大一些,造成的死亡率也高一些。抑郁癥是情緒向下的心理疾病,而焦慮癥表現為緊張向上的心理疾病。而對人的危害程度卻都是巨大的。
我們應當掌握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區別和不同病癥,做到及時發現積極進行治療。在生活中也應該保持一份積極健康的心態,提高自己的心理調節能力。如果嚴重者應該及時看心理醫生謹遵醫囑,積極治療。
如何有效預防心理疾病
第一步,保持樂觀心態
人們在社會中生活,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樹立正確的心態和積極樂觀生活的態度,是預防心理疾病最基礎的部分。同時應鍛煉自己迅速適應環境的能力,面對現實,應當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擁有寬廣胸懷,遇事想得開的人是不會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擾的。
第二步,善于自我調節
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是難以避免的,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緒,預防心理疾病的出現,應該學會至少一種自我調節方法。比如走進大自然,讓大自然的奇山秀水來震撼你的心靈,這些美好的感覺往往是良好情緒的誘導劑;欣賞音樂、多接觸陽光同樣會使你心情愉快。
第三步,擴大社會交往
朋友的啟發、忠告、勸說和幫助,能使人情緒穩定,精神放松,減輕心理沖突。在交際中相互理解和表達交流思想感情,既能取悅他人,也能放松自己,這是積極的消除心理障礙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有效預防心理疾病助益很大。
第四步,培養業余愛好
培養業余愛好可以有效調節和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進而消除疲勞,以緩解緊張感,對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運動鍛煉,養心健體。因為運動能有效地增強肌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且能促進腦細胞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提高工作效率,延緩大腦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