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了癌癥怎麼安慰 3招穩定情緒

解夢佬 4 0

癌癥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字眼,對于老人來說雖然知道面對那一天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可是聽到這樣的消息仍然會情緒波動很大,所以作為晚輩的我們需要用合適的方式開導穩定長輩的情緒。「我要告訴你,

癌癥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字眼,對于老人來說雖然知道面對那一天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可是聽到這樣的消息仍然會情緒波動很大,所以作為晚輩的我們需要用合適的方式開導穩定長輩的情緒。

「我要告訴你,檢驗報告結果證實是癌癥……」一位朋友曾這麼說,等待醫師宣判的那個時間,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好像掛在懸崖邊,醫生的話還沒聽清楚,已經令他雙腿一軟,彷佛隨時重心不穩,就會跌入深淵一樣。不管是誰,一旦被宣判罹患癌癥的時候,聽起來也許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壞消息,卻也是一個重新檢視生活的時機。

過去可能已經有一些征兆,只是被忽略了,生病只是剛好提醒了我們,應該好好正視這個問題。然而,當今天故事中的角色,換成家中長輩時,身為子女的會有些什麼樣的反應?是恐懼、難過、無力,還是理所當然的接受它?當醫師宣判家中長輩罹患癌癥,大抵上可以分為兩種情境假設,一種是老人家第一時 間知道自己的病況,一種是孩子們知道答案,陷入是否告訴長輩的兩難。就目前醫療現場來看,通常老人家都是由家屬陪同而來,有一些家庭,長輩可能同時也知道自己的狀況,有一些則是事后才知道,因此在情緒的反應上就不太一樣。在這里,我們先依年齡別,將老人家分為初老期、中老期、老老期來談這些情緒上的差異。

老人得了癌癥怎麼安慰 3招穩定情緒

第一時間知道病情的老人家

第一時間得知自身病情的老人家,以六、七十歲左右的初老期來說,情緒波動相對來講比較大,內心隱隱的不安,使得他們會伴隨著焦慮、擔心,并煩惱著接下來還可以做些什麼事、要告訴什麼人。

醫療進步的現代社會,對于疾病的治療和過去十年有著極大的差別,因此需要做同步 整體性的調整,「得了癌癥之后,接下來很快就會離開人世」已經是過時的想法。事實上
癌癥存活期已經相對提高許多,加上健檢、癌癥篩檢的便利與廣泛,使得許多人在初期階 段就被篩出,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愈后效果也就更好。

更年長一些的中老到老老期,也就是八十至九十幾歲的老人家,臨床上察覺到他們的 想法竟是–這天終于到了。

老人得了癌癥怎麼安慰 3招穩定情緒

對于老老期的長輩,是否要治療這件事,也許是生命歷程的累積,或是認知功能也在慢慢地退化,使得他們較為樂天知命,對于生死也就不那麼在意。

「那不要治療了,這樣就好!」他們似乎在等待生命走向終點的原因,所以當下被宣告的時候,鎮靜許多,彷佛已有心理準備,表情呈現出好像答案終于揭曉的感覺,而松了一口氣,并馬上決定不打算進一步治療。

因此,對于老老期的長輩,是否要治療這件事,也許是生命歷程的累積,或是認知功能也在慢慢地退化,使得他們較為樂天知命,對于生死也就不那麼在意,反觀他們五、六十歲的中年兒女們,倒是無法接受父母生病,甚至撒手離去的事實。所以,我們往往看到的實情是,老人家并不特別擔心,反倒是青壯年的子女們因為壓抑和難過無法得到紓展,而陷入深深的愁苦中。

事后才知道自身病情的老人家

第一時間知道病情的族群,跟第二時間才知道病情的族群,兩者其實不太一樣。

第一時間知道病情的人,通常都是自主性比較強,自理能力比較高;第二時間才知道 的族群,通常有幾個狀況,一種是相對長輩而言,他們兒女的社經地位比較好,會想幫長
輩做決定;另一種則是面對醫療雙方都處于無助的狀況。

如果是兒女想代替長輩做決定的類型,通常在掙扎過一段時間之后,還是會想要讓病人知道病情。假使病人后來才被告知,這種「真相大白」的感覺,比起第一時間就從醫師口中知道的人,情緒上會經歷一段對自身狀況的猜疑與不安。

因為老人家自己生病,他其實有所察覺身體的不對勁,但是晚輩卻不講明,于是產生情緒上的糾結,要問也不是,不問也不是,所以這種狀況反而造成家庭之間的疏離感,若是太過親密的話,很怕一不小心就說出口,但是幾番掙扎之下,最后家屬還是會選擇告知病人。

然而,對于面對醫療,病人和家屬都處于無助的家庭,家屬除了不敢講之外,還有一
個原因在于不知道該怎麼講、怎麼表達,如果又和醫護人員缺乏良好的溝通,或是醫護人員沒有察覺到這種家庭情況,往后就比較容易產生醫療爭議。

老人得了癌癥怎麼安慰 3招穩定情緒

身為子女,面對年邁的父母被診斷罹患癌癥,至少要由3方面來穩定自己的情緒。

情緒便利貼

身為子女,面對年邁的父母被診斷罹患癌癥,至少要由3方面來穩定自己的情緒:

第一、嘗試先讓自己冷靜地評估整個狀況:

剛知道診斷,情緒總是復雜而紛擾,這時候是最不適合做決定的時候,所以要先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先冷靜下來,等到
確定自己夠冷靜,不會心情起伏不定,再開始客觀地角度評估病人、自己、與全家的整體狀況,這樣會有助于穩定自己的軍心。

第二、開始尋求各種可以信賴的資訊:

癌癥相關的資訊非常多,但不一定都是可以信賴的,因此,透過書籍、報章雜志、廣播、電視、網頁、網路群組,甚至是親朋好友的口耳相傳得來的資訊,都需要重新檢視其可信度。用有邏輯的態度來檢視搜集到的資訊,也是一種讓情緒穩定的方式。

第三、與可以信賴的親朋好友分享心情:

自己獨自面對困難的處境,宛如一顆床墊的獨立筒承受壓力,根本行不通;團結力量大,找到幾位可以信賴的好友分享
心情(重點是分享心情,而非求助或是尋求治療資訊), 就可以組成一張可以承受壓力的床墊,讓自己可以穩穩地釋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