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的發展趨勢 大家對丁克族的不同看法

解夢佬 3 0

中國的傳統思想是傳宗接代,但也有很多人會選擇不要生孩子,為什麼丁克會不要孩子?為什麼有些人已經有了孩子仍然希望自己沒有孩子?當然這也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這也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想法,跟

中國的傳統思想是傳宗接代,但也有很多人會選擇不要生孩子,為什麼丁克會不要孩子?為什麼有些人已經有了孩子仍然希望自己沒有孩子?當然這也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這也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想法,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大家對丁克家庭有何看法!

對丁克家族的看法

丁克的意思是雙收入、無孩子,丁克家族也就是指那些夫妻雙方都有很好的職業,具有生育能力但是選擇不生育的家庭。社會上對丁克家族的看法各有不同,有支持,也有反對。

有人支持丁克家族,是因為考慮到如今社會撫養孩子的壓力,以及孩子的到來會徹底改變夫妻二人世界的格局,如果沒有孩子,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來享受生活,何況如今的社會福利制度越來越健全,養老不一定要靠孩子。反對丁克家族的也大有人在,他們認為生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孩子是上天贈予的最好的禮物,享受天倫之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

選擇成為丁克家族的理由有很多,有人是因為不愿意讓孩子影響到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有人是覺得難以承擔孩子所帶來的責任和義務,也有人是天生就不喜歡孩子,因此,不管你對丁克家族的看法是怎樣的,我們都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對丁克家庭的淺析

——現代化后婚姻家庭的新趨勢

文章摘要:隨著社會的改革以及現代化浪潮趨勢的不斷推動,人們的思想觀念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丁克一族”的產生,使“丁克”作為1種新興家庭模式,已在我國悄然而至。“丁克”這一家庭模式產生的社會原因、將產生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它對我國社會結構的影響已經逐漸顯現出來,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值得深思和探究。

關鍵詞:丁克 家庭模式丁克一族 社會成因

引言

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丁克”這個詞匯早已經不再陌生,丁克(DINK)一詞為英文縮寫譯音,意即雙收入、無子女的家庭結構。在我國婚姻從多子多福,傳宗接代“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以至裂變為享受人生的“丁克”一族,傳統的家庭組織結構已收到嚴重的挑戰,而家庭模式也因此由單一的模式走向了多元化和復雜化。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國出現,當時這樣的家庭會被別人議論或者譴責,承受家人的壓力,甚至是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在,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輿論環境的改善,這種家庭已經開始被社會和公眾理解和接受。

西方目前通常用Child-Free這個詞匯,其含義是主動放棄生育。丁克夫婦主張擺脫傳統婚姻生活中傳宗接代的觀念,更傾向于過有質量的、自由自在的“兩人世界”生活。近年來,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領夫婦中的比例有逐漸增加之勢。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居民對“丁克”生活的贊成率會明顯高于其他城市。而其中又以北京為最。家庭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的市民,其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的需求更為強烈,對這一觀點的贊成率也越高。①

一、城市年輕男女選擇丁克的心理原因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而且,從人口社會學的角度看,丁克家庭是對人類生育習俗的違背,是對人類傳統的家庭生活模式——對夫妻和2個或多個子女的挑戰。所以,“丁克家庭”很難成為全社會的生活潮流,然而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較高的家庭里,這一觀念卻大有市場。②

關于年輕夫婦選擇成為丁克的的有關心理因素,曾有許多學者都做過分析,總結起來主要為以下幾方面:

1、從經濟方面考慮,由于下一代成長、教育的費用不是一筆小開支,許多收入不高的夫婦認為自身不具備負擔這筆龐大支出的能力,因而選擇丁克。

2、從自我發展的角度考慮,認為年輕正處于拼搏階段,有孩子就必然影響自身在工作上的表現,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3、從具體家庭狀況方面考慮,夫婦各自的家庭狀況也對其生育觀有重大影響,成長在單親或有缺陷的家庭中的年輕人對婚姻和家庭的觀念更為淡漠。

4、從自身性格方面考慮,反傳統、叛逆、責任感較輕的人對于生育,傳宗接代的觀念表現出不屑一顧, 容易選擇代表自由的丁克生活。

5、出于潮流和外來事物的追捧,也導致部分青年源于對國外文化的追捧和崇拜而選擇丁克這一家庭模式。

6、從整個中國國情的角度考慮,認為這是對中國人口問題的憂慮。中國的人口問題是自愿不育者最感痛不欲生的問題。他們說這樣想:人口使我們的國家拖著沉重的步伐去追趕發達國家,太難了,我們對此感到萬分憂慮。

另外,拋開一切社會因素,還有很多人是因為天生就不喜歡孩子更不喜歡養孩子而選擇不要孩子。現在的社會是多元化社會,已經允許人們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二、應用“理性選擇理論”闡釋丁克產生的社會成因。

在很多人眼中,選擇丁克是1種不理性的行為,但是理性研究的出發點是是說判斷社會行動是否理性,要從行為者本身出發。在社會學中,理性行為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通過社會交往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性行為,這種行為需要理性地考慮對其目的有影響的各種因素。根據人們追求目標的不同假設,把人的理性行為分為三個層次:即生存理性、經濟理性和社會理性。其中,生存理性是最基礎的層次,只有在生存理性得到充分表現和發揮的基礎上,才能進1步產生和做出經濟理性和社會理性的選擇。③

1、生存理性

首先,因生存壓力而產生的“生存理性”是“丁克一族”產生的最根本動因。

其次,與傳統社會不同,現代女性也走上了工作崗位,絕大部分女性必須通過就業來維持自己的生存需要。

2、經濟理性。

一是在不少丁克族看來,生養孩子的成本太高,父母對孩子的成本投入從孕期就已經開始了。

二是現代社會瞬息萬變,新事物層出不窮,而青年人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不管在對新事物新生活方式的接納!認同上,還是對新的價值觀念的形成方面,都顯示出創造新文化的巨大能量。

3、社會理性。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理性行為往往是非常復雜的,不僅要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還要追求社會及其他效益的最大化,在丁克族中,社會理性選擇體現得尤為強烈。

首先,家庭關系重心的轉移是丁克族出現的主要動因。家庭社會學中家庭結構重心與核心在于家庭結構中的基本三角。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在婚姻契約中不僅包含1種關系,而是包括2種相關聯的社會關系——夫婦關系和親子關系。

其次,社會文化環境的寬松為丁克族消除了思想顧慮。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價值評判標準都在發生深刻變革。

再次,城市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也為丁克族解決了后顧之憂。在傳統中國社會,生兒育女是父母養老的保障,養兒防老成為人們生育的1大動機。

二、問題與思考。

1、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而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使得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在踏入社會時間不太長的畢業生經濟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負擔會更重,而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備軍,這類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而且目前大多是80后,更具有發展成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現象在最近二十年之內必將發展迅速。

2、盡管伴隨著文化多元化而出現的丁克族在我國是1種越來越現實的社會存在,但是在輿論上卻存在諸多不同的看(www.t262.com)法。④

有些專家認為,如果國家能夠采取有力措施鼓勵那些自愿不育者,并使之有所發展,那麼不但可以大大減輕我國人口持續增長的壓力,而且可望從根本上動搖國人固有的心理定勢,即人人必須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的心理。

而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則認為,丁克族顛覆了傳統生育觀念,有違人類社會延續和發展的基本倫理道德,貪圖自己的生活舒適,把生兒育女作為1種沉重負擔,是對社會缺乏應有的責任感。許多學者認為,穩定的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因素之一,而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現,使離婚變得容易,也就帶來了潛在的不穩定因子。丁克家庭失去了生育與撫養后代的職能,會對人們的生理健康尤其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丁克家庭的增多將加劇人口老齡化趨勢;知識和教育水平較高的階層不愿生育,而文化素質不高的卻超生濫生,智力人口生育數量越來越少,而非智力人口生育數量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將加速目前已出現的人口素質的逆淘汰,長此下去會導致人口質量的下降,影響中華民族的發展。

3、筆者認為,丁克族的出現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現有的家庭結構形式。雖然不育文化改變了當前中國城市“四二一”的家庭結構,但是它作為主體的家庭模式仍是無法動搖的,這是歷年來多項調查結果所充分證實的。丁克族對生育的背叛實際上是對婚姻質量的重估,是青年對生活方式的自覺的選擇,是青年向整個社會展示了現代社會的多元傾向和個人選擇的合理性。美國社會學家杰西伯納德指出:未來社會婚姻的最大特點,正是讓那些對婚姻關系具有不同要求的人做出各自的選擇。從文化選擇的角度看,有人偏好多子女家庭,自然會有人選擇不育。從解放初的多子女家庭到70年代末出現的獨生子女家庭,再到如今的丁克家庭,獨生子女家庭、單親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并存的多元家庭格局,我們可以清晰地描繪出中國青年家庭觀念及生育意愿的變化軌跡,更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理解包容度的增加,人權意識的增強以及社會對少數群體的認可,對個體差異的尊重,這無疑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表現。

4、再者,從另1個角度來看,丁克一族是女性在后現代語境下,對女權的1種爭取,對社會性別歧視的1種反抗。作為生育的主要角色,女性在這一過程中承擔的責任顯然要忠于男性。在女權主義盛行的今天,很多女性認為自己不應該淪為生育的機器,她們要爭取同男性同等的權利,并對這個社會做出自己的回應,并且懲罰這個社會帶來的不公正。對于她們

而言最后發言權的也許就是生育權了(有時這一權利也被剝奪),于是一些意識覺醒的女性以這一為武器,向社會發起了強有力的沖擊。

5、從學術的角度看,女權主義與后現代顯然不是同一概念,并且兩者存在很多的矛盾之處。但是不管怎麼說,在后現代的語境下,女權的意見和觀點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實施。丁克的存在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心理的1種需要,是社會上很多因素共同的產兒。這與人類的親緣關系不同,在傳統意義上的父母只有1個,但是丁克的父媽媽顯然有很多。這也是人們一直在為其出現的原因爭論不休的原因。不管怎麼樣,丁克的出現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1種新的選擇,也僅僅是1種選擇而言。它不可能成為人類總的潮流,只能也只可能在一部分人中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