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就有很多形容家庭的諺語,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等,都為一個家庭的未來勾畫了固定模式。但隨著社會觀、家庭觀的不斷轉變,現在許多的年輕夫婦都選擇了充分
我國自古就有很多形容家庭的諺語,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都為一個家庭的未來勾畫了固定模式。但隨著社會觀、家庭觀的不斷轉變,現在許多的年輕夫婦都選擇了充分享受二人世界,把精力放在職場打拼上;那 對于丁克家庭來說,由于沒有子女教育的需求,因此其家庭財務規劃僅僅包含應急準備、長期保障、退休養老3個基本規劃。丁克家庭如何做好理財規劃,別讓你的養老金也丁克!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理財嘉賓簡介
張翔:金融理財師(AFP),現任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營業部個人客戶經理,助理經濟師。
丁克家族的“四大成員”
從目前丁克家庭經濟構成情況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夫妻雙方都是高收入的情況,出于對生活的浪漫追求,以成為旅游型家庭為主旨,充分享受生活情趣為追求,是這部分家庭的主要心態;第二類是雙方收入處于中等水平,此類人群是“丁與不丁”的一類,因為很多的考慮是來源于自身工作上的壓力和競爭,怕因為有了小孩影響自身發展,于是在短期內會采用一種“丁克”的生活方式;第三類是收入中下,但有著超前意識的夫妻,此類家庭因為要“白手起家”,但又想追求生活的質量,于是就在忍受著生活壓力的同時,還要去憧憬著生活的美好;第四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丁克家庭,此類家庭從嚴格意義上,應該不屬于“丁克”,因為他們有后代,但是從生活方式上看,他們又屬于“丁克”類型,充分享受著生活帶來的樂趣,原因是孩子由雙方父母代管。此類家庭的比例目前正呈現出一種增長趨勢。將“丁克理念”進行到底,已經深深地貫穿在他們的生活價值觀里。
【實際案例】
蔣太太是一名合肥市的中學老師,稅后月收入3600元。先生比她大3歲,現在是一家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稅后月收入8000元。兩人年終獎合計8萬元。結婚10多年來兩人一直沒有要小孩,將來也不打算要。他們生活上比較寬裕,但不追求奢華。
蔣太太和先生沒有房屋貸款“月供”壓力,他們家庭的用車費用,也都可以由先生公司負擔,因此雖然“養”了兩輛車,夫妻倆每月的家庭共同生活開銷維持在5000元左右,在合肥屬于中上水準。兩個人的月度結余達到了7000元。
夫妻倆有儲蓄25萬,其中10萬元活期存款,15萬元定期存款。有一套自住房產,保守估計市值約80萬元,還有兩輛私家車總估值約30萬元。負債方面則為零。
【理財需求】
蔣太太想45歲退休,同時希望依靠理財收益來維持個人的零花之用,包括健身、著裝和讀書方面,每年差不多要2萬元。先生則繼續工作到60歲,今后賺的錢繼續供家庭積累之用,作為兩人今后的養老積累。先生出外應酬的開支每年為1萬左右。
蔣太太和先生前幾年分別投保了一份10萬元額度的終身壽險,兩人的保費都是3000元左右。蔣太太還有一份8萬元額度的意外險,保費150元;先生有一份10萬元額度的意外險,保費200元。此外,蔣太太個人還有一個遞增型養老保險,已經完成10年繳費,到她55歲開始可每年領取養老金5000元,然后每年遞增。
【案例點評】
從總體來看,張翔認為蔣先生一家目前保險這塊的安排還是比較恰當。作為像蔣先生這樣的丁克家庭是比較適合選擇養老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及終身壽險的。鑒于蔣先生一家每月還可結余7000元,所以可以適當增加養老保險的投入,以保證退休后有足夠的養老金。但由于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目前不建議選擇那些傳統的、收益固定的養老年金產品,推薦選擇那些穩妥增值的、可長期儲備養老金的萬能壽險。此外還可以靈活附加一些重大疾病保險或傷殘豁免保險費等保障,既可以獲得穩定收益,又可以得到一份保險保障;而除去保險部分的資金則以定期定額的方式購入一些業績較好的證券投資基金上,可以重點購買一些平衡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由于風險偏大,貨幣型基金由于收益較低都應作為輔助投資對象。
至于蔣先生和太太還有25萬元的儲蓄和每年8萬元年終獎金,則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購買銀行的長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或高回報率信托計劃;此外還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投資于短期國債或通知存款等其他高流動性的產品,這樣可以保證在家庭出現緊急情況時,有一定的流動資金作為保障。當然了也可以適度進入股市,但是不建議投入過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