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因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大家應該注意做好預防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改善。很多的人會出現情緒變化,這嚴重的影響到了自己和家人,而且
有人說,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因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大家應該注意做好預防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改善。很多的人會出現情緒變化,這嚴重的影響到了自己和家人,而且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人群,這樣的情緒化問題對大家的身體會有影響。哪些人會比較容易發怒呢?有你嗎?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哪些人容易發怒?
1、患有經前綜合征的女性。女性在來月經的那幾天,容易出現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其實是有其生理原因的。當雌激素和孕酮在月經來臨前的那周分泌水平降低時,就會出現經前綜合征,雖然它的機理尚不明確,但確實會影響情緒。
2、糖尿病人。低血糖指的是空腹血糖濃度低于某一極限,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人臨床都會出現一系列因血糖濃度太低引起的問題。低血糖會讓人在幾分鐘內出現攻擊性增強、發怒、意識混亂、坐立不安和驚恐等情緒。
3、失眠的人。缺乏睡眠會導致神經緊張和憂愁煩惱,服用一片安眠藥能緩解失眠的癥狀,但有可能讓脾氣大增。苯二氮卓類藥物(如舒樂安定)能治療失眠,有時作為處方藥也用來治療焦慮癥,這類藥會產生一種副作用,它會影響到約1%的服用者,導致他們無緣無故發脾氣、攻擊性強和失去理性。
4、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人。如果你總是無緣無故地發火,很有可能是由于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這種內分泌疾病多發于女性人群,發病率約為1%。當甲狀腺分泌出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時,就會引發甲亢。甲狀腺激素會影響到與*新陳代謝功能相關的各種生命體征,如心率和體溫;也會影響到各種生理組織,包括大腦,導致患者容易發怒,其他的一些癥狀還包括體重減輕、顫抖和出汗。
5、肝臟受損的人。在古代醫學里,肝臟與情緒相關,中醫常說“怒傷肝”。有很多疾病會影響到肝臟的健康狀況,如肝硬化和肝炎,最終發展為肝性腦病。它會導致人的性格發生變化,如壞脾氣、行為不友好和攻擊性增強。當肝臟受損后,這些有毒物質就會在血液中逐漸堆積起來,影響到大腦的情緒功能。
6、抑郁癥患者。抑郁癥不僅表現為無精打采和心情悲傷等,也會表現為容易發怒、焦慮不安和易激怒。
我們不妨從經典中借智慧,剖析人發怒的根源和動機,從文化層面幫助我們深刻地認識發怒以及適度控制怒氣的方法。
憤怒源于自尊:適度是自衛,過度是自卑
圣人就不發怒嗎?《論語·公冶長》中有載,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意思是子貢曾對老師長吁短嘆道:“我呀,特別不希望別人把約束意志強加在我的身上;當然了,我也絕不拿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孔子聽了這番話,答道:“這件事兒,可不是你想辦就辦得到的啊。”也就是說連孔子和他的學生也不能逃避發怒或者被別人的怒氣攻擊。
發怒是一個人的自尊本能,人都有邊界意識,他的尊嚴也有自己的領地,這里面有自我的自由,有選擇的權利,還有一部分隱私,無論周圍是領導、同事、朋友甚至是愛人親人,一旦觸犯了邊界,人會啟動一種自動防御機制。適度的自尊,是對自我的保護;不過過度自尊表現出的攻擊性憤怒,背后卻是過度的自卑。比如有的人平時心平氣和,和女朋友外出用餐時,卻總要數落服務員幾句:“你看,這茶怎麼都涼了?怎麼熱菜都上齊了,還有涼菜沒上呢?” 比如領導經常訓斥下屬,家里一個主人經常訓斥保姆,這種符號性地憤怒,以發怒為名片,動不動甩出來,想要達到炫耀的目的,恰恰是自卑的表現。
要想“制怒”,先要正視憤怒,辨別自己怒氣的源頭究竟是自尊還是自卑:若是自尊,便可換一種坦然大氣的表達方式,捍衛自己的領地;若是自卑,應砥礪自我、強大內心,臻于平和的境界,這種“符號性憤怒”也將迎刃而解。
別當情緒“變色龍”:忽而憤怒,忽而懊悔
曾有一位母親,想考驗一下四歲的小兒子是否有孝敬之心,便拿出一大一小兩個蘋果,招呼兒子來吃。小男孩跑來,第一手便抓起大蘋果,咬下一口,母親本已心下一沉,卻見兒子另一手抓起小蘋果,又是一口。母親氣不打一處來,不等兒子咽下蘋果便高聲呵斥起來:“吃大的不夠,還要占著小的?你眼里難道就沒有媽媽嗎?”誰知兒子眼淚汪汪地回應道:“我想嘗嘗哪個蘋果甜,把那個最甜的蘋果留給你呀。” 聽罷孩子的回應,母親的憤怒霎時化成了一汪糖水。
《論語•顏淵》里曾記載,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意思是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喜歡得不得了;厭惡起來,就恨得不得了。一個是火一樣的極端,一個是冰一樣的極端,這就是迷惑。我們總在紛紛擾擾、蜚短流長中被自己下意識爆發的怨氣所掌控,卻忽視了理智的判斷、缺乏對事物全局的掌控和判斷。一時莽撞的憤怒,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卻是永恒的,留給自己的遺憾和悔意也是永恒的。
人在那一刻爆發出來的怨氣,有的時候就在于出手太快、判斷不清,如果能夠聽別人把話說完,沉下心來看全局,可能就會少一點發怒了。
“制怒”真諦:沖動是魔鬼,發怒是禍水
開私家車,本來圖的是方便快捷,卻不小心成為了慪氣的事,開斗氣車,互相超速、互相別,落到最后誰都走不了,大動肝火、甚至大打出手,這情況可不少。
《論語•顏淵》里曾記載,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人一時憤怒,怒發沖冠,就連自己是誰、親人是誰,都拋到腦后了。人這樣不節制、任性,貪圖發泄情緒時的痛快,卻全然不計后果,這樣的憤怒是很可怕的,一旦釀成大錯,必將是悔恨終生。比如車道上你追我趕的置氣,一旦出現車毀人亡的事故,則沒有任何挽回的余地,根本就容不得你有重來的機會。
所謂“制怒”,精髓便是這個“制”字。沖動是魔鬼、發怒是禍水,一時的不節制,貪圖一時的舒適,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不控制自己的情緒,帶來的可能真的就是一去不復返的終生悔恨。
急火攻心之時,不如閉上眼睛,給自己一點冷靜思考的時間,等待自己內心真正的答案:這事兒,真的值得我發火嗎?學會用適度的克制和忍耐換取日后的追悔不及。
智商靠學習,體現能力優劣;情商靠歷練,體現素質高低。學會管控情緒,心平氣和、不急不躁地好好說話、待人處事,就是最好的歷練。《論語》中,就暗藏著許多人都未曾領悟的制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