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 呈年輕化趨勢,26~30歲成我國購房大軍主力,“房奴 健康隱憂凸顯,房價仍是關注焦點,逸居環境“被
“房奴”呈年輕化趨勢,26~30歲成我國購房大軍主力,“房奴”健康隱憂凸顯,房價仍是關注焦點,逸居環境“被”忽略。高房價的背后,透支的不僅僅是收入,更多的是身心健康。
價格是關注重點,“房奴”“被逸居”
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被調查者居住在近遠郊區,從“房奴”關注的問題來看,占據首位的仍然是“價格”。戶型、位置、交通、采光、配套設施等硬性條件較“綠化環境、周邊環境、噪音、空氣質量、小區飲水”等軟性環境更受重視。在房價大行其道的市場背景下,房屋的逸居環境“被”忽略。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專委會秘書長陸希祥說,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居住環境正變得擁擠不堪,汽車尾氣排放和建筑施工等造成環境污染;噪聲日益嚴重,它使人的心跳速度加快,肌肉活動緊張,并使人的心情變得煩躁。近年來由環境污染、裝修污染、輻射影響、居民飲水等源頭引發的白血病、癌癥等疾病比例在不斷攀升。悲劇的發生其實可以避免,關注居住環境、定期檢查是將健康指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有效手段。
“房奴”6大病癥顯現
調查顯示:頸腰椎病、肥胖癥、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精神或心理疾患、潰瘍性結腸炎是威脅“房奴”的六大病癥。其中,肥胖癥、消化性潰瘍和精神心理疾患所占比重更大,精神心理疾患較為嚴重。“憂郁、生活及工作態度消極”、“渾身酸痛、疲乏無力”、“人際溝通越來越少”、“創造力耗竭”、“感覺孤獨無助”以及“自卑”成為“房奴”現階段最難挨的身心感受。住房壓力是威脅“房奴健康”的首個“隱形殺手”,其次是家庭關系、工作晉升和人際關系。
6成“房奴”受負面情緒折磨
調查顯示:與之前沒有月供壓力的生活相比,29.5%的人表示買房后生活質量明顯下降,43.4%的人認為生活質量有些下降但可以接受,27.1% 的人認為買房前后沒有什麼區別。當提及買房后的情緒變化,僅20%的購房者表示開心,18.8%的人認為沒有變化。61.3%的人則倍受焦慮(26.2%)、恐懼(12.4%)、抑郁(11.8%)、易怒暴躁(10.9%)的負面情緒折磨。
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會長韓小紅說,中國人的“居者有其屋”,“先成家后立業”的傳統觀念,“80后無房不婚”的家庭需求以及“房價不斷高漲”和“租房太貴”的雙重挾持是導致年輕人急于買房的主要誘因。“房貸壓力”促成軀體負面效應,增加了心因性疾病危險因素,調查還發現,當壓力過大時,買房者和租房者兩類人群均采用自我調整為主要心理釋壓方式(57.6%),找專業人員指導者低于10%。
韓小紅建議,購房者買房前應量力而行。“房奴”在漫長的還貸生活中,應調整心態,積極暗示自己,合理減壓,如遇“壓力過大”導致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應及時求助專業人士及專業機構,以免悲劇發生。
5大“睡眠失調”城市排行出爐
調查顯示,買房者睡眠情況較租房者差。兩類人群睡眠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壓力過大”。近5成買房者每月平均有5天睡眠時間少于5小時。心理壓力過大、加班以及夜生活是造成睡眠少的主要原因。入睡困難、睡后易醒或失眠多夢,嗜睡,甚至不能自主入睡,需要借助安眠藥才可入睡等各種問題正成為“房奴” 最頭痛問題。在參與調查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城市居民受住房困擾,工作及生活壓力較大、睡眠較差,北京“房奴”睡眠失調比例最大,成名副其實的睡眠問題“覺”主。
上述指標提示我們,住房消費方式較大程度上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者,過高的住房消費比例都會造成較大的心理負荷,并給創造力和工作積極性帶來負面影響,由此產生的心因性疾患和軀體不適正在影響這兩類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