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也買不來的10大幸福秘籍

解夢佬 1 0

幸福其實很簡單,就像已故詩人海子在一首詩歌里描述的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做一個幸福的人,學著愛你的家人,更學會如何愛你自己;牢記下面十個生活真諦開始

幸福其實很簡單,就像已故詩人海子在一首詩歌里描述的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學著愛你的家人,更學會如何愛你自己;牢記下面十個生活真諦開始,做一個幸福的女人。

1、幸福具有高遺傳性

我們愿意相信,只要肯努力,每一種情緒狀態、每一種人格特質都可以得到改進,當然也包括支撐幸福感的樂觀等積極情緒,只有這樣,處于相對弱勢的人才有翻身的自信。40多年前,塞利格曼進入心理學界開始研究時,“人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思想一直籠罩著心理學界。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雙生子女和養子的人格研究開始出現,上述說法一敗涂地,再無東山再起的可能。同卵雙胞胎的心理特質比異卵雙胞胎更像,被人收養的孩子的人格特質更像親生父母而不像養父母,這類研究報告已超過百篇,并且都顯示出同一結論:大約50%的人格特質是基因決定的。但是高遺傳性并不代表不可改變,有些遺傳特質(如,性取向和體重)是不可改變的,而其他遺傳特質,比如悲觀、恐懼,則是可以改變的。

2、幸福跑步機

許多人有過這種體驗,職位升高時,預期也越來越高,過去的努力帶給名望和財富不再能帶來幸福。馬丁·塞利格曼教授介紹說,這就是幸福跑步機在起作用,如果幸福等于財富和名望的話,我們必須擁有更多,否則就感覺不到幸福。

假如沒有這個“跑步機”,鴻運當頭的人應該比普通人幸福得多。馬丁·塞利格曼教授論證的結果是,一般老百姓比那些達官貴人更幸福。研究發現,幸運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帶給人們長久的幸福,只有短期效果而已。

3、金錢買不來幸福

實際上,我們對金錢的看法比金錢本身更影響我們的幸福。塞利格曼教授的研究認為,在所有階層中,越看重錢的人對他的收入越不滿意,也對他的生活越不滿意。

塞利格曼教授的團隊通過對40多個國家進行生活滿意度的調查發現:購買力強的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也高;一旦國民收入超過人均8000美元之后,這個相關開始消失,財富的增加并不能繼續增加生活的滿意度。金錢買不來幸福,20世紀后50年,富庶國家購買力的改變也帶給我們同樣的信息:美國、法國和日本實際購買力已經翻了一番,但是生活滿意度卻沒有變化。

4、幸福不是短暫的愉悅

有些人會問:“我怎樣才會幸福?”對馬丁·塞利格曼教授來說,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區分愉悅和滿意,我們就會完全依賴捷徑,去尋求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愉悅。愉悅是立即的,來自感官,而且是暫時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們便很快跟著褪去,而且我們會對這些感覺產生“習慣化”效應,以后就需要有更強、更多的刺激才能帶來相同程度的愉悅。

我們都清楚不是要暫時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須來自自己的努力。然而人類卻發明了許多捷徑去取得暫時性的感官愉悅:毒品、巧克力、肉欲、購物以及電視等。

5、幸福但不愚蠢

許多證據顯示,抑郁的人雖然比較悲傷,但比較正確。抑郁的人比較實際,他們能夠較正確地判斷自己有多少才能;而有幸福感的人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通常超過別人對他的判斷。雖然很長時間內有過“幸福但愚蠢”的指責。但后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

有幸福感的人記住了更多快樂的事情,他們記住的甚至比實際發生的還多,他們常常將不好的經歷都忘了。相反,抑郁的人對兩種事件的記憶都很好。有幸福感的人認為如果他們成功了,當然是證明自己有能力;如果他們失敗了,則會相信失敗很快就會過去,而且只是因為運氣不好。猶他州立大學教授阿斯平沃爾收集的許多證據顯示,有幸福感的人比沒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地做出重要決策。

6、幸福就是獲得滿意

區分愉悅和滿意最大的好處在于,雖然有一半人無法達到積極情緒上的幸福感,但他們還是可以獲得幸福,因為他們擁有滿意感。滿意無法從身體的愉悅中獲得,也無法來自吸毒或任何捷徑。只有在高尚的行為做完后才會自然產生。愉悅是感官和情緒的,而滿意來自于施展個人的優勢和美德。

獲得滿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做有挑戰性且需要技術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能得到即時的反饋;你應該深深地投入到所做的事中;有能夠掌控的感覺;忘我,感覺時間就此停滯。

7、幸福來自于優勢和美德

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勢與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做一時感官愉悅的事,如與朋友聊天,看電影,與做好事的感覺相比,黯然失色。當我們很自然地去幫助別人時,一天都會過得很幸福。

優勢和美德是積極的人格特質,它會帶來積極的感受和滿足感。樂觀的人傾向于把目前的困難解釋成暫時性的、自己有主控權的,以及只有在這個情境下才會如此的;相反,悲觀的人則認為他的困難一輩子也逃不掉,倒霉事一樁接一樁,而且是自己無法操控的。

樂觀只是二十幾個使你更幸福的特質之一。哈佛大學的喬治·瓦利恩特教授對“成熟防御”進行研究,成熟包括:利他行為、延遲滿足的能力、對未來充滿期望以及幽默感等。“疾風知勁草,亂世識忠臣”,災難中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

8、幸福者更愿意利他

幸福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利他行為。很多人或許會認為不幸福的人比較能同情別人的痛苦,因為他自己感受過,應該更會有利他行為出現。實驗結果顯示,幸福的大人和小孩都更有同情心,也更愿意捐錢給需要的人。也就是說,幸福的人更可能是利他主義者時。

當我們幸福時,我們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我們會更喜歡別人,甚至愿意與陌生人分享我們的好運。當我們心情低落時,我們不相信別人,變得很內向,并且集中注意力來保衛自己的需求。

9、婚姻是永恒幸福的保證

婚姻比金錢跟幸福的相關性更強許多。實證數據支持,婚姻是永恒幸福的保證。美國的全國民意研究中心在過去30年間調查了35000名美國人,40%的已婚者說他們“非常幸福”,而只有24%的未婚者、離婚者、分居者說她們幸福。

塞利格曼教授其實并不太相信婚姻和幸福的相關性,因為他認為幸福的人更容易結交朋友,更容易相處,所以也更容易走近婚姻生活。但他也坦言,就非常幸福這樣的人群調查中,最幸福的前10%的人幾乎都有親密的生活伴侶,只有一個人沒有。

另外的發現是,客觀意義上的身體健康與幸福的相關剛達到顯著性(即相關到很小),相關更大的是我們主觀上對自己健康狀態的認知。調查資料還顯示:有宗教信仰的人比無神論者的生活滿意度更高,也更幸福。

10、 幸福的真諦:忘記過去,抓住現在

人們為什麼會緊抓著過去的仇恨不放?為什麼改寫不幸的歷史不是我們的天性?其實,寬恕可以將痛苦、仇恨轉換成中性甚至積極的情緒,從而使生活的滿意度提高。記住,“你不原諒加害者也并不能傷害他,但寬恕卻可以使你自由。

抓住現在的幸福有個小訣竅:制造驚喜。要經常使自己驚喜,更好的是和你周圍的人一起相互制造驚喜,這個驚喜不一定要是一打玫瑰,一杯突如其來的咖啡也許可以達到效果。每天花五分鐘來計劃做使配偶、孩子或同事驚喜的事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