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揭秘幽靈真相

解夢佬 5 0

幽靈其實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鬼魂。是不是真的有幽靈這個說法呢?為什麼有人說自己看到了幽靈呢?是幻覺還是其它的什麼?這些超自然的現象是不是真的存在?心理學家揭秘幽靈真相在20世紀80

幽靈其實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鬼魂。是不是真的有幽靈這個說法呢?為什麼有人說自己看到了幽靈呢?是幻覺還是其它的什麼?這些超自然的現象是不是真的存在?

心理學家揭秘幽靈真相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科普界和學術界曾有過一場關于幽靈之謎的大論戰。然而,大千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幽靈?幽靈的形態究竟如何?幽靈的真正面目又是什麼?千百年來,一連串的疑問困惑著萬物之靈的思維。

加州大學的一位心理分析專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幽靈的存在與否目前還無法肯定,但是有人看到過幽靈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這些自述目擊過幽靈的人,幾乎都曾在精神方面受到過嚴重的創傷和打擊。他們在經歷了痛苦之后,產生了看見幽靈的幻覺。”

這是這位心理分析專家為病人進行心理治療時,在對他們的精神狀態加以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結論。

這位心理分析專家曾經為一個九歲的小女孩進行過心理治療。這個小女孩在親眼目睹了她的姐姐因車禍去世后,就不斷發現姐姐的幽靈出現在她的身邊。

然而,一些沒有痛苦經歷的人也自稱看到過幽靈,這又該如何解釋呢?這位心理分析專家認為,看到幽靈的事件具有感染性,可以影響到周圍的人。因此,曾經看到幽靈的人所處的群體同時看到幽靈的幾率,會大大高于其他群體;同時,這也是造成集體目擊幽靈的重要因素之一。

源自大腦受傷?

2000年10月出版的英國《新科學家》披露,一名瑞士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稱,所謂遇見鬼魂、幽靈之類的現象根本不是什麼超自然的經歷,而是人類大腦受到損傷的結果。

瑞士蘇黎世醫學院的神經學家皮特·布拉格稱:“鬼魂現象實際上是人們對自己身邊的事物產生錯覺所致。而導致這種錯覺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的大腦頂葉部分受到損傷。”

大腦頂葉是人的感官中樞之一,它主要負責控制和識別人與周圍環境的相對位置關系以及對周圍事物的判別。當這部分大腦細胞因某種原因過度活躍的時候,人對自身及周圍事物的判斷就會發生偏差,進而造成某種錯覺。鬼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皮特·布拉格在研究報告中還指出,有時人們會感覺到他們能夠從旁邊看到自己,仿佛自己的眼睛長在了別人身上一樣,這實際上也是大腦細胞異常興奮所致,它很可能也是視覺神經中樞受到損傷造成的。

此外,還有一些包括雙重影像、異常的感知能力等在內的超自然的經歷,實際上都是大腦的神經受到某種損傷造成的,根本不是遇到了鬼魂或者有什麼特異功能。

感官幻覺?

對于更多的單獨目擊幽靈的人來說,除了先入為主的心理因素之外,還可能發生因環境影響而產生的視差錯覺。具體來分析,前者是心理性的,而后者是生理性的;一個是沒有幽靈而看到幽靈,一個是把其他事物誤認為幽靈。這類事件在特定的場合(幽靈出沒地)和特定的時間(凌晨、黃昏或夜晚)最容易發生。

探究幽靈

一些研究者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對幽靈現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幽靈是生物粒子場。所謂生物粒子場,即生物電磁波,是由生物發出的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在受到輻射或其他外界條件的刺激下,會以生物電、生物磁或生物電振波等高等形式表現出來。不論是活的生命,還是死去的人體,只要客觀存在過,都會因為諧振而出現。死去的人重現自然被視為幽靈,而活著的人也會偶爾變成幽靈。

幽靈是人體熱輻射成像。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有恒定的體溫(患病情況除外),并且存在著與體溫相對應的熱輻射,這種熱輻射會被人長期使用的物品(如床、椅等)接受并儲存起來。在比較安靜或是與原來接受時的環境(如溫度、濕度)相同的情況下,這種熱輻射會被釋放出來——這就是人們看到的幽靈。

但是,稍有干擾,幽靈就會出現變化或消失,這也是為什麼幽靈顯現時間較短、形象模糊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在某處待的時間越長,熱輻射的接受也就越多,幽靈出現的可能性也會越大,兩者成正比關系。

幽靈的出現,已經有不短的歷史,而對幽靈的科學研究,卻只是近十余年的事情,可謂方興未艾。當然,傳說歸傳說,科學講究的是事實,人死后不會變成鬼。但是,只要幽靈的傳說存在一天,人類對自身神秘現象的探索也就永遠不會停止。

郁悶白領如何鏟除“心病幽靈”

身在職場,來自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總是或多或少地讓人郁悶。近日由國內知名網絡招聘企業公布的一項“職場郁悶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的人能夠實現每天開心地工作。這表明,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就業心理疾患如同一個個幽靈徘徊于現代白領身邊。

“年齡恐慌癥”

曾小姐,37歲,某部門經理,大學畢業即進入外企工作,她的年輕和高薪一向被人羨慕。10多年后的今天,她的心情開始沉重,為自己的前景擔憂。她想到國有企業或機關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幾乎所有的招聘條件都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據悉,像曾小姐這樣因年齡而產生恐慌心理的白領不在少數,她們患的就是“年齡恐慌癥”

專家建議,“年齡恐慌癥”是一個心理現象,也是一個社會現象,作為一個業績平平、又過而立之年的白領人士,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上的“惟年齡論”,但完全可以改變自身現狀,放松心情,多學知識,減輕壓力,尋求幸福。

“自我強迫癥”

陳女士,26歲,某公司業務員,她出門時總要撥打家里或單位的電話,總是覺得電話沒有放好,要撥通了才放心,還要反復多次的打。她也覺得沒有必要,卻無法控制自己,有時候關門也要關上好幾次,不然心里就不踏實,為此她覺得苦惱。

專家認為,這些人多與自身性格有關,如他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做事追求完美,事后反復檢驗,苛求細節。他們的道德感過強,過于自我克制、自我關注,過于謹慎。為此,他們常焦慮緊張和苦惱。

錢多活少也未必是每個人的追求

雖然持有CpA、CTA證書,王先生每天的工作卻是10分鐘就可以搞定的雞毛蒜皮小事。在少得可憐的工作量面前,他的證書就像一紙空文,顯得蒼白無力。雖然工作待遇優厚,但王先生卻認為自己的才能無處施展,擔心自己在無所事事安逸度日中會慢慢“廢”掉。

專家建議,即使是對目前的崗位不滿意,也要積極調整好心態。即使目前英雄還沒有用武之地,也要堅持學習,為更適合自己的位置做好充分準備。本次調查數據也顯示,36%的受訪者已經充分考慮到自身未來的發展,為了不讓自己落伍和失業,抓緊時間充電。

“喝口涼水也塞牙”

很多人都有體會,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對于工作上的煩心事兒反應更加敏感,控制不好自己對同事,對客戶的態度,引發更多的連鎖反應,到最后更加煩惱的還是自己。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喝口涼水也塞牙”,什麼不順的事兒都趕在一起了的感覺。

調查發現,21%的受訪者都表示會通過外出游玩、美食購物等方式來自我調節。20%的受訪者則是傾向于約朋友聊天、談心來解決。13%的職場人表示會冷靜分析現狀,想出解決的辦法。10%的受訪者認為凡事看得開一些,睡一覺就好。其它還有通過想高興的事,或者看書看電影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解決。對此,專家認為這些方法可以有效消除不良情緒,緩解心理壓力。

關愛員工,積極幫助減壓減負

近來關于十一黃金周的存廢問題又有了一番爭論,多數人均表態要保留十一黃金周。很多職場人認為,黃金周的存在不僅是拜親訪友的好時機,更是減壓減負的好機會。

專家認為,職場人的心情與公司管理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企業管理是否人性化,公司同事關系是否融洽,都直接影響著職場人每天的工作心情。因此,為員工減壓,紓緩情緒是一個企業應該履行的職責。

心理學認為,壓力是對現實的反映。一個人沒有一點兒壓力是不可能的,也并非好事。沒有壓力會讓人乏味、喪氣、失落甚至忐忑不安。面對壓力應有面對現實的積極心態,把它視作生活中的正常現象,冷靜客觀地分析,合理地采取對策,逐漸具備在壓力下正常處事的心理素質,壓力就會變成動力。

所以,只要學會各種有效的調適方法,就一定能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強者”

為什麼我們會看見鬼魂

卡落斯·斯盧茨基的小貓死去有一段時間了,但是,現在他仍會偶爾見到它。對于斯盧茨基來說,這不僅僅是幻影,小貓似乎就藏在他視線的某個角落里,如同在雜亂的日常聲音里被誤讀的某個動作。轉念間,幻影又悄悄的溜走了。當悲傷漸漸隱去,斯盧茨基這才意識到,他的昔日好友已“從當前的世界中隱退,回到與深愛之人共度的苦樂參半的回憶之中去了”。

已逝者仍在。他們活在我們的心里,也活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當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只停留在感覺里:看到幻影、聽到幻音、嗅到氣味、觸到物件或者感覺他們猶在。失去至親至愛的人,人們往往會因悲傷而產生幻覺,但是,他們很少會與其他人討論此事,因為他們擔心聽者會以為他們因為悲傷過度而精神失常了。當今社會通常將幻覺與毒品或者精神疾病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們知道,身體健康、頭腦清醒的人也常常因壓力過大而出現幻覺。

人們往往因悲傷而產生幻覺,即使故人再現眼前這樣的幻覺也并不罕見。瑞典哥德堡大學研究員阿涅塔·格林比(Agneta Grimby)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80%的老年人在喪偶后的一個月內,都會產生與之相關的幻覺,就仿佛他們還沒有完全領會到那個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近1/3的人都會講述他們與幻覺中的人對話的經歷,這足以證明這種幻覺是多麼的逼真。換句話說,這些幻覺不只是無關大雅的假象,他們可以喚起生者感知死者生命中最具價值的東西。

偶爾,幻覺也會令人心碎。德國研究人員在一項報告中說,2002年的一個案例中,一位中年女性的女兒過度吸食海洛因而死亡,這位母親悲傷過度,經常會“看到”女兒,有時還會聽見她喊“媽媽,媽媽,我冷。”幸好,這種令人悲痛的幻覺并不經常出現。大多數人在失去親人后都可以從幻覺中得到些許安慰,仿佛他們又接觸到了已逝之人生命里某些積極的東西。極度的悲傷可以產生愉悅的幻覺,例如感知到與去世之人共享婚姻的美好。

也有可能悲傷幻覺會因文化不同而有所不同。人類學家曾告訴我們,不同文化里關于死亡的儀式、信仰和社會習俗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我們無從知曉這些不同會如何影響人們對于那些已經逝去的人產生的幻覺。

文中開頭提到的那只小貓的主人卡落斯·斯盧茨基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跨文化研究員。他指出,在非歐洲起源的文化里,“在這里(活著)”和“在那里(死去)”之間的區別并沒有定義的那麼嚴格。因此,悲傷幻覺并非對每個人而言都是那麼令人擔憂。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他討論了一個西班牙老婦人的案例。這個婦人經常會“見到”他英年早逝的兩個孩子,這是他社交生活中賴以獲取安慰、并且頗具價值的一部分。其他案例研究報告中指出,在霍皮印第安人或者阿曼Mu Ghayeb人的文化里,這種幻覺被視為是令人愉悅的。但是,目前還沒有系統的研究討論此問題。

盡管在失去愛人之后,幻覺經常發生,但是,卻很少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因此,我們知道的也就很少。就拿“悲傷”來說,我們似乎很不愿意觸及它,也不愿意在此問題上進行討論,而更傾向去提及一些更實際的問題——“如果需要幫助,就給我打電話”,“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悲痛的時候不會產生關于死者的幻覺。對于所有的“鬼”,我們往往都會將其歸為文化難題,然而實際上,它對于我們的生活卻意義深遠。那個曾經深愛的人離去了,可是我們還是會下意識的將那個空位補充上,讓世界恢復到我們曾經生活了很久、很久的日子里,雖然現實并不能彌補我們的愛。

結語:有還是沒有。就在于你自己是信還是不信。幽靈的事情,對于真的認為自己看見的人來說,科學已經不能被其相信了。(文章原載于《都市健康人》,刊期:2012.06,作者:恒學然,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