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份就是我國的中高考的時期,而在中高考前2個月,學生們就進入了緊張的復習中,但是比學生們更緊張的是她們的父母,父母的這種“畢業焦慮癥 對孩子的復習有
每年的6月份就是我國的中高考的時期,而在中高考前2個月,學生們就進入了緊張的復習中,但是比學生們更緊張的是她們的父母,父母的這種“畢業焦慮癥”對孩子的復習有很大的影響,對孩子備戰中高考有很大的影響。
家長注意中高考前“畢業焦慮癥”會給孩子壓力
進入四月,中、高考日漸逼近,即將參加升學考試的學生進入了最后的備戰階段。孩子學習負擔越來越重,家長也變得越來越焦慮。殊不知,這種過分焦慮一旦傳染給孩子,反而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不利于復習備考。
個案 請長假助備戰
萬年場二十四城張女士的女兒今年將參加高考,三月底張女士便向單位請了兩個月長假,打算高考前在家守著孩子。“從四月份開始,每天的任務就是接送孩子上學,在家負責做飯。想辦法保證孩子的營養。”張女士說。為了讓女兒吃得好,張女士可沒少花功夫,每餐變換花樣,各類補品更是輪番上陣。隨著高考時間的臨近,張女士變得比孩子還緊張,經常晚上焦慮得睡不著覺,擔心孩子考得不好怎麼辦,沒有錄取到心儀的學校怎麼辦等。讓張女士意外的是,自己的關心換來的卻是女兒的反感。一天晚上,女兒對她說:“高考是我自己的事,我會為我自己負責,你這樣讓我壓力很大。”
華西社區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像張女士這樣對孩子過分關心的家長并不在少數。
支招 緊張感需適度
針對張女士的情況,中學老師表示,這是“畢業焦慮癥”的一種表現。
王老師介紹到,很多人都認為應屆畢業生容易患上“畢業焦慮癥”。其實,面臨升學,很多家長比孩子還焦慮。升學考試對于每個學子來說都是人生的關鍵節點,考試不僅考的是學生,也考的是家長。不少家長表現得過分焦慮和關心,這在無形中給孩子傳遞的是一種壓力,反而不利于孩子調整備考心態。
王老師提醒家長,孩子面臨升學考試,家長首先要保持一個輕松的心態,并將這種狀態傳遞給自己的孩子。經常和老師溝通,掌握孩子學習和心理的最新動態,積極引導孩子的復習備考,既要保持適度緊張感,又要保持愉快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升學考試。
焦慮癥的癥狀
多發人群
焦慮癥可以說是人群中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慮癥的終身患病率為13.6%-28.8%,90%的焦慮癥患者在35歲以前發病,女性往往多于男性。我國缺乏全國性的焦慮癥調查資料,河北、浙江等幾個省的調查顯示:焦慮癥的患病率在5%-7%,據此估計全國約有5千萬以上的焦慮癥患者。
疾病癥狀
首先說一下焦慮癥的定義。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緒狀態,同時伴有軀體方面的不舒服體驗。而焦慮癥就是一組以焦慮癥狀為主要臨床相的情緒障礙,往往包含兩組癥狀:
⑴ 情緒癥狀 患者感覺自己處于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緊張害怕什麼呢?有些人可能會明確說出害怕的對象,也有些人可能說不清楚害怕什麼,但就是覺得害怕;
⑵ 軀體癥狀 患者緊張的同時往往會伴有自主神經功能亢進的表現,像心慌、氣短、口干、出汗、顫抖、面色潮紅等,有時還會有瀕死感,心里面難受極了,覺得自己就要死掉了,嚴重時還會有失控感。
焦慮癥的表現
一、身體緊張:焦慮癥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這些都是焦慮癥患者身上常見的癥狀。
二、對未來無名的擔心的癥狀:焦慮癥患者總是為未來擔心。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健康。
三、過分機警:焦慮癥患者每時每刻都像一個放哨站崗的士兵,對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由于他們無時無刻的警惕狀態,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質量。
四、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焦慮癥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經系統常常超負荷工作。患者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冷發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
結語:父母的心可以理解,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學校,成人成才,但是也要給孩子空間,家長過多的焦慮也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到緊張與壓力。不僅沒有起來好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希望每位家長要注意。